不可不防心臟的6個“魔鬼時段”(2)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也指出,早上心臟病發(fā)作風險比其他時間高40%。

  究其原因在于,早晨起床后,身體分泌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導致血壓上升,再加上整晚沒喝水,血液比較濃稠,容易發(fā)生栓塞。

  戚文航建議,晨起后動作好輕柔、緩慢,還要及時補水。高血壓患者需遵醫(yī)囑,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長效降壓藥,以更好地控制第二天清晨的血壓。

  6.每年11月到來年3月

  國際多項研究發(fā)現,以季節(jié)來看,冬天(通常是每年11月到來年3月)是心臟病發(fā)作的高峰期,且氣溫每下降10℃,心臟病發(fā)作風險就會上升7%。

  原因在于,冬季人的生理機能反應比較遲緩,時常處于應激狀態(tài),從而加大心臟負荷。再加上室外溫差很大,外出時,血管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突然收縮,造成血流供應中斷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戚文航說,外出時應該做好保暖,著重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即使回到溫暖的室內也不能急著脫掉衣帽,盡量減少血壓的波動。

  心臟病人飲食準則

  食鹽的限制

  當某些病人發(fā)生心力衰竭,出現全身浮腫,血壓升高以及心臟擴大伴心功能不全的情況下,體內水份和鈉離子潴留。

  此時,如不忌鹽,鈉離子增加,加重水的潴留,使浮腫更明顯。因此限制鹽的攝入是防止體內水份潴留的關鍵。心臟病人應當注意像調味品、腌制品、臘味、罐頭以及速食面等食品。

  進食量宜

  老年人由于機體衰敗,消化系統(tǒng)大不如以前,所以一天之總熱量應限制。每天飲食量應該要平均適宜、亦或者采用少量多餐的進食方法,減輕身體負擔。

  “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也不是沒有道理,吃七分飽就可以保證營養(yǎng)攝進,只要長期堅持,不僅有助控制體重,還有利于頭腦保持清醒。

  高膽固醇、油脂的限制

  高膽固醇、油脂等食物選擇不當或進食過量都會增加心臟病發(fā)病風險。肉類盡量用瘦肉部份,勿食肥肉、家禽皮以及動物性內臟。避免像油炸、油煎的食物,烹飪時好采用植物油,比較健康。

  均衡的飲食

  均衡飲食,全面滿足身體需要,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促進生長發(fā)育和健康。這不僅僅是心臟病人需要,想擁有健康身體正常人都應該均衡飲食,攝入食物像蔬菜、水果、五谷類、魚肉(瘦)、蛋、奶以及豆類等。

  用芹菜、草莽、西紅柿等食物,可降低血壓。心臟病患者宜多食山渣、金櫻子、草萄果等水果。

  預防肥胖

  肥胖的時候,外周的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容易誘發(fā)高胰島素血癥,同時還容易發(fā)生高脂血癥,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冠心病的發(fā)病因素。

  避免攝取過多的醣類及淀粉,注意食物如砂糖、糖果、饅頭、面包、蕃薯、芋頭以及玉米等。

心臟病人飲食準則 謹防心臟的“魔鬼時段”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梢钥吹街?..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