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自身的性格因素
往往性格內向的人更加容易患上焦慮癥的,他們常會感到自卑、沒有足夠的自信心、遇到事情就變現的膽小、做起事情來謹小慎微,如果有一定的挫折或者身體不舒服的話就會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大。
每日步行30分鐘 可緩解抑郁和焦慮
想要預防肥胖癥和糖尿病、降低罹患癌癥風險、緩解抑郁和焦慮不能依靠藥片,每日步行30分鐘就能做到。
據稱這種“神藥”能夠使人們保持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質量。這種“神藥”能夠預防肥胖癥和糖尿病,降低罹患癌癥的風險,緩解焦慮和抑郁,增強靈活性,髖骨折的風險也能降低四成。不僅如此,它還能增強思維和推理能力,延緩阿爾茨海默氏病,使關節(jié)疼痛減半,提高身體活力,減輕疲勞,并將死亡風險下降23%。令人吃驚的是,他后公布了這種“神藥”,竟是每日步行30分鐘。
跑馬拉松的人身上并沒有出現這種變化,在健身房舉重、每天跑步四個小時的人也沒有產生這種變化。只有每天步行且步行半小時的人身上才有這種神奇的變化。每日保持身體活躍、步行半小時就能對健康大有益處,減少衰老相關性疾病的產生。
隨著年齡增長,想要保持身體的積極和健康就要明白“非用即失”哲學。肌肉如果長久不用就會流失,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恢復。這種流失反過來也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他舉了一項研究為例,該研究分為年輕組和年老組,把他們的腿裹上石膏,兩周后觀察其變化。實驗結果顯示,年輕組肌肉流失是年老組的兩倍(可能是因為他們一開始肌肉就比較多),不過去除石膏后肌肉很快就增多,在健身房訓練四周后肌肉水平就恢復正常。而年老組卻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的肌肉在四周后并沒有恢復,甚至在八周后都沒有恢復正常。他們的肌肉可能永遠也不會恢復了。他還補充道,肌肉不運動會引起肌肉量的顯著減少,而且有時候這些肌肉可能永遠也不會恢復。
這就是所謂的“階梯型依賴”,即一系列能力的退化使得年長的成年人從獨立逐漸走向依賴。年老的人長期不運動就會終導致肌肉減少癥,這種疾病的特點就是肌肉顯著減少。這終會造成行動能力的喪失,因此保持肌肉量十分重要。
有證據顯示,如果改善生活方式,30%的癡呆病例是可以預防的,體育鍛煉就包含在內。此外,保持大腦活躍和社會交往也很重要。
身體鍛煉、智力鍛煉和社交確實能對預防或延緩老年人智力下降起作用。智力衰退并非不可避免。每日30分鐘的適度運動就能降低衰老相關性疾病發(fā)生的風險,也能降低認知減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