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鉆孔減壓
主要用于早期無關節(jié)面塌陷的病人,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簡單的手術方法。作用機制是降低骨內壓,促進靜脈回流。解除滋養(yǎng)血管痙攣,使新生血管能順骨孔長入缺血區(qū)。有些文獻報道臨床有效率可達90%,但多數學者未能得出這樣理想的治療效果。
B.植骨術
因植骨前需先鉆孔,故又稱鉆孔減壓植骨術。其作用機制是:a.鉆孔減壓;b.植骨提供機械支撐;c.帶肌蒂骨移植增加股骨頭的血供,手術方法眾多,包括松質骨移植、皮質骨移植、帶肌蒂骨移植、血管吻合骨移植及同種異體骨軟骨移植。早期,常采用中央減壓,皮質骨植入的方法治療股骨頭壞死。
C.截骨術
通過改變股骨頭與股骨干間的對應位置關系可以達到:a.增加股骨頭的負重面積;b.減少股骨頭所受壓力;c.將股骨頭壞死病灶移出負重區(qū),減少局部承受的應力。另外,截骨術本身使髓腔開放,可降低骨內壓,改善股骨頭血循環(huán)。截骨方法眾多,如屈曲位截骨、伸展位截骨以及外展、內收及旋轉位截骨等,其效果相差較大。
②關節(jié)成形術
髖關節(jié)成形術包括金屬杯關節(jié)成形術、關節(jié)表面置換術、股骨頭置換術及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A.金屬杯關節(jié)成形術及關節(jié)表面置換術
前者適用于股骨頭壞死Ⅲ期,后者主要適用于股骨頭壞死Ⅲ、Ⅳ期,尤其是年輕、活動量及體重大,有可能再次關節(jié)修正術的病人。隨著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出現,這種方法近乎淘汰。
B.股骨頭置換術
人工股骨頭取代壞死股骨頭,保存了尚屬正常的髖臼,即使手術失敗,再修正也較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簡單,在其理論上的優(yōu)點,曾作為治療進展性股骨頭壞死的經典性手術。但由于股骨頭壞死好發(fā)于20~50歲病人,這些病人活動量大,壽命長,早期股骨頭假體存在設計上的某些缺陷,因此術后假體容易松動,并加重髖臼的磨損,失敗率較高,遠期效果不理想。
C.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hip replacement,THR)
適用于老年及嚴重股骨頭壞死患者。普遍認為年齡和股骨頭壞死本身是影響THR臨床效果的重要因素。近,采用多孔面生物固定型假體治療髖關節(jié)骨壞死,克服了骨水泥本身對假體遠期療效的不利影響,為假體的生物性永久固定帶來了希望,近、中期臨床應用已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其遠期療效尚有待于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