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選擇推桿時,要理解推桿外形背后的性能訴求,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推桿。
桿身長度
一般來說,在舒適自然的推擊預備姿勢中,雙眼應該在球或球后部的正上方。
這才能更容易瞄球和順暢發(fā)力。為了達成這一預備姿勢,球桿桿身長度必須適合球手。
桿身位置
每個球手推擊時習慣的置球位不同,有的傾向于球位居中(雙腳中間),有的傾向于球位靠前(靠近目標方向)。
不同的置球位影響到觸球時的桿面角度,終影響球的滾動效果。
為了達到佳的滾動效果和準確的距離控制,球手應該根據(jù)自己的球位選擇相應桿身位置。
桿身位置有三種設計,第一種是中置桿身,即桿身完全延伸至桿面以內;第二種是半外置桿。
即桿身橫截面的一半延伸至桿面以外;第三種是全外置桿身,即桿身完全延伸至桿面以外。
為了保證觸球時桿面的正確角度,球位靠前的選手應選擇中置桿身或半外置桿身;球位居中或前壓式推擊的球手應選擇外置桿身或半外置桿身,防止桿面前扣的擠壓式擊球。
桿頭配重
按照不同球手的推擊習慣,有直線和弧線兩種推擊軌跡,它們需要有不同桿頭配重的球桿。
直線推擊的球手應使用重量平衡的桿頭,在觸球瞬間,桿頭重量均勻分布于跟部和趾部,從而保證方向的準確性。
而對于弧線推擊的球手,應使用桿頭趾部較重的桿頭,同時應有趾部下降的桿頭設計,這樣在推擊過程中,桿頭趾部才能及時回正,保證觸球時桿面正對擊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