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的患者,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拭,用輕手法。
13.保健刮痧和頭部刮痧可不用介質,可隔衣刮,手法宜輕。給小兒手法宜輕,隔衣刮。
14.空腹、過度疲勞、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患者忌刮;低血壓、特別怕痛的患者輕刮。
15.再次刮痧時間需待上次痧疹消退(5—7天左右)后再進行。
16.經過正確的刮痧治療數次后,若病情沒有減輕或反而加重,應去醫(yī)院做進一步檢查,并改用其他方法治療。
17.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刮痧也和針灸一樣,有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癥狀多表現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fā)冷,惡心欲吐等。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首先要冷靜,立即讓患者平臥并飲用1杯溫糖開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會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輕刮)、內關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如未明顯好轉,要及時送往醫(yī)院。
專家特別提醒:因為刮痧方向、次序、手法、強度、時間以及操作前后注意事項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如果刮痧師操作不規(guī)范,易出現患者病情加重等不良后果。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刮痧有9種禁忌證。
1.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水腫者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
2.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則會引起流產。
3.體表的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等患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致創(chuàng)口的感染和擴散。
4.急性扭傷、創(chuàng)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加重傷勢。
5.患接觸性皮膚病者忌用刮痧,因為這會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6.有出血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等患者不要刮痧,因為這類患者在刮痧時所產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7.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
8.眼睛、口唇、舌體、耳孔、鼻孔、乳頭、肚臍等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使這些部位黏膜充血,不利于康復。
9.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因為刮痧會刺激這類患者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