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冰(skating),亦稱“冰嬉”,很多人認為,滑冰是從外國傳來的“洋玩意”。
事實上,早在宋代,我國就已經(jīng)有了滑冰運動,不過,那時不叫滑冰,而稱之為“冰嬉”。“冰嬉”包括速度滑冰、花樣滑冰以及冰上雜技等多種項目。
1.古代滑冰
《宋史》記載:皇帝“幸后苑,觀冰嬉”。這項“冰嬉”運動延續(xù)了幾個朝代經(jīng)久不衰,到了清朝已經(jīng)成了民間普遍的文體娛樂活動。
根據(jù)乾隆年間出版的《帝京歲時紀勝》記載:“冰上滑擦者所著之履,皆有鐵齒。流行冰上,如星馳電掣,爭先奪標取勝。”
這就是現(xiàn)在的速滑比賽。該書《禮箋》也記述了“冰上蹙鞠,皇帝亦觀之,蓋尚武也”。鞠,即球。蹙鞠即踢球。
可見,我國在清朝就有了冰球運動。 是盛行于我國北方的民間傳統(tǒng)體育活動,在山西部分地區(qū)也十分流行。
這種活動早在宋代就有記載,《宋史·禮志》稱:“幸后苑觀花作冰嬉。”
清人寶竹坡的《冰嬉》詩更有入細的描繪:“朔風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
何人冒寒作冰戲,煉鐵貫韋作膝行。鐵若劍脊冰若鏡,以履踏劍磨鏡行。其直如矢矢遜疾,劍脊鏡面刮有聲。”
山西民間流行的滑冰形式除穿冰鞋速滑和花樣滑外,還有一種專供兒童玩耍的冰車。
冰車是用木板或木條釘成一個長方形木架,在木架下邊左右釘上一截鈀釘,鈀釘要突出水架之外,用于接觸冰面,減少摩擦,利于滑行。
人坐在水架上,兩手各持一截帶尖的鐵棍以用來加力和撥動冰向,冰車就滑行起來;同時,鐵棍也有掌握方向和掣動的作用。
2.外國滑冰
在上古時代的人類,北歐的游牧民族就已經(jīng)利用動物骨胳從事滑冰活動;后來經(jīng)芬蘭游牧民族傳入瑞典、丹麥、荷蘭等地。
滑冰運動才與人類發(fā)生關(guān)系,大約在13世紀左右的英國滑冰運動就已經(jīng)非常盛行。
在19世紀末滑冰運動傳入中國?;\動分為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兩種。北京一向是冬季運動開展較好的地區(qū)。
從舊時“三海”流傳下來的民間冰面休閑就已經(jīng)融入北京人的生活,被賦予了一定意義上的人文內(nèi)涵。
滑冰運動不僅能夠鍛煉增強人體的平衡能力、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身體的柔韌性,同時還可增強人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運動能力。
它還能夠有效地鍛煉下肢力量,十分適合開車族。
還有很好的減肥效果。對于青少年來說,滑冰有助于孩子的小腦發(fā)育。穿上冰刀在冰面上盡情奔馳,豪情一番,不僅放松心情,更獲得融入自然的樂趣。
速度滑冰是冬季運動項目。運動員足登冰鞋,在冰面跑道上滑行競速。
速度滑冰是滑冰運動中歷史為悠久,開展為廣泛的項目。1763年2月4日在英國首次舉行15公里速度滑冰賽,1889年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首次舉辦世界冠軍賽。
男、女速滑分別于1924年、1960年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F(xiàn)比賽項目有男子500米(1924年列入)、1000米(1976年列入)、1500米、5000米、10000米(均為1924年列入),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均為1960年列入)、5000米(1988年列入)。
1924年第1屆冬季奧運會即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速度滑冰速滑比賽
速度滑冰又分為大跑道速滑和室內(nèi)短跑道速滑。速滑通常指的是大跑道速滑。
大跑道速滑比賽在周長400米的跑道上進行。跑道分內(nèi)、外兩條,每組2人同時滑跑。
每滑1圈交換1次內(nèi)、外道。運動員滑跑時呈蹲屈姿勢,借助窄而長的冰刀,通過兩腿輪流蹬冰、收腿、下刀、滑進及與全身協(xié)調(diào)配合而形成的周期性動作來獲得滑行的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