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得人們會更多的喜歡精神生活的享受,而麻將就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又受到大眾喜歡的一個項目。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麻將的相關知識,包括麻將的麻將的幾種的起源說法、麻將技巧以及何為國際標準麻將。
麻將起源
麻將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jīng)存在了,一直是一些人家婦女的一種消遣,但是麻將到底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下面肖吧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麻將五種的起源說吧!
麻將又稱麻雀,起源眾說紛紜,比較流行的有幾種說法,其中主流可信的是儒、釋、道三合一起源說法。
麻雀牌起源說
麻將麻雀牌這種說法是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谷,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制的籌牌記捕雀數(shù)目,憑此發(fā)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shù)字,既可觀賞,又可游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麻雀牌三種基礎花色的名字叫做“萬、束、筒”。“筒”的圖案就是火藥槍的橫截面,“筒”即是槍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shù)目。
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故稱“風”,火藥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fā)”:“中”即射中之意,故為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fā)”即發(fā)放賞金,領賞發(fā)財。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槍聲。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杠”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
那么為何又叫“麻將”呢?在太倉方言中,“麻雀兒”和“麻將”讀音較近。太倉話的兒話音念做(/ng/),打“麻雀兒”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太倉方言雀(/tsiak/)兒(/ng/),合在一起就變成將(/tsiang/)。唐朝,麻將傳入日本。
葉子格戲起源說
明朝名為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格戲(葉子戲)”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
馬吊牌起源說
有人說,麻將牌馬吊牌、紙牌發(fā)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游戲,又都與中國歷史上古老的娛樂游戲——博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甚至是“血緣”關系。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fā)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古博戲始于何時,準確年代很難說清。據(jù)《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chǎn)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中國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制品,相當于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
據(jù)《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jīng)》里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為12道,兩頭當中為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于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jù)擲采的大小,借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shù)。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為驍棋(或稱梟棋)。成為驍?shù)钠澹憧扇胨?ldquo;牽魚”獲籌。獲六籌為勝。未成驍?shù)钠?,就稱為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鄭和下西洋起源說
明朝鄭和下西洋時,船上沒有什么娛樂用的設備,船上的將士只能以投擲骰子賭博作為消遣。但是在長久的航海中,將士們厭倦了,經(jīng)常有將士想家,甚至有試圖謀反的,試圖殺了鄭和他們,為了穩(wěn)定軍心,鄭和發(fā)明了一種娛樂工具。
鄭和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為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為牌子,以艦隊編制,分別刻了1-9“條”,然后又以船上裝淡水桶的數(shù)量,分別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據(jù)風向,刻了“東西南北”四個風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錢刻了1-9“萬”。然后以“大中華耀兵異域”的口號??塘思t色的“中”,然后根據(jù)一年四季刻了四個花牌,后有一塊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東西,這個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時候是鄭和、副帥、大將軍、鄭和的夫人(太監(jiān)也可以娶妻)四個人一起玩,后確定了游戲規(guī)則后,全船開始都玩此游戲,船上有一個姓麻的將軍,他玩這個游戲得心應手,于是鄭和給這個游戲命名“麻大將軍牌”,即是后人的“麻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