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什么地方刷的次數(shù)再多也有細菌呢?口腔衛(wèi)生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忽視的地方,其實,通過洗牙可以幫助我們去除這些臟東西,那么,洗牙好嗎?洗牙后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保證口腔健康吧!
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關于洗牙的六大誤區(qū)
有人認為刷牙次數(shù)多,牙齒就干凈了,其實,天天刷牙,牙齒細菌也多,因為,死角太多,洗牙可以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的炎癥,是直接、有效的清潔方法,可以讓你的口腔更健康。
誤區(qū)1:天天刷牙就不用洗牙了
“洗牙”又稱齦上潔治術,是指用潔治器械去除牙齦上牙石、菌斑和牙面上沉積的色素,并拋光牙面,以延遲菌斑和牙石再沉積。
很多人覺得認真刷牙就能解決牙齒問題,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洗牙就是保健牙齒,刷牙刷得再好,也難免留有死角。
臨床上,許多牙齒看起來表面干凈,可是口腔檢查時都能發(fā)現(xiàn)牙菌斑和輕度的牙軟垢,發(fā)展下去就會形成牙結石。此外,洗牙也是預防或中斷牙周炎發(fā)展的一個好方法。
誤區(qū)2:可以很久才洗一次牙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元兇,在洗牙之后還會不斷地在牙面重新形成。如果不定期清除,再加上唾液中的礦物鹽沉積,日久天長,就會形成牙石,引起牙周病。
因此,一般建議16歲恒牙期以后每年洗一次。如果已經患有牙周炎,或牙周情況較差的病人,建議半年洗牙一次。另外,吸煙人群、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衛(wèi)生習慣不好的人群、工作熬夜過多以致勞累程度較高的人群,都需要定期洗牙。
誤區(qū)3:洗牙傷牙齒
許多人會顧慮洗牙會磨損掉牙齒表面的釉質。洗牙會在牙齒表面留下只有顯微鏡下能看到的微小劃痕,牙齒組織是不會受到損傷的。洗牙之后一般都要進行拋光處理,可以彌補這些細微的粗糙面,減少色素沉著或沉積牙石的概率。
也有人怕“把牙縫洗大了”,這只會在牙石比較多的人身上出現(xiàn)。牙齒天然是有縫隙的,但由于牙石的堆積、牙齦的炎癥,會導致牙齦局部腫脹從而填塞牙縫,看上去牙齒之間挺緊實的,可一旦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齦腫脹消退,牙縫就變得明顯起來。
誤區(qū)4:洗完牙后,牙齒開始酸痛
洗完牙一段時間內,有些人會有冷熱刺激敏感的情況,這是正常的。因為牙石阻擋了外界的刺激,牙石去除后,牙齒暴露在外界環(huán)境中,會產生敏感癥狀。
如果是健康的牙齒,這種敏感癥狀通常在洗牙后1~2周內逐漸消失。而如果敏感癥狀長時間不消失,很可能是由于牙齦萎縮造成牙頸部暴露,致使牙本質外露,請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