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有哪些 十八般兵器具體怎么使用(15)

  十八般兵器之鉞

  鉞,一種古代的漢族武器,雖具備殺傷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儀衛(wèi)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權(quán)力象征物是權(quán)杖,中國是鉞。鉞確切來說是大斧,本來是刑具(用于斬首或者腰斬),而不是兵器。故從文人撰寫《史記》記載的“兵器”之說有出入。往往君王用鉞象征征伐。

  銊為斧之由來,以時代論則為同時,以形式論亦正彷佛;書曰:「王左杖為鉞銊,注銊大斧也?!?/p>

  按此可見斧銊本無甚巨大之分當(dāng),惟銊與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徑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為銊,此顯見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

  銊頭較斧大三之一,桿端比斧多一矛頭,長約一尺六寸,故銊桿長于斧桿者亦尺六七寸;斧桿末端無鉆,故三十六法中無點逗各法也;

  銊則亦如槍桿,末端有三尖之鉆,以備匆忙時作點格之用;至其余之搆造,則完全與斧相同,重量亦彷佛。

  斧之與銊,亦猶槍之與矛,箭之與弩,形式之不同者,僅毫厘問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別,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并用也。

  鉞是斧的一種,但比斧大。

  漢劉熙《釋名·釋兵》:「鉞,豁也。所向莫敢當(dāng)前,豁然破散也?!?/p>

  (釋名:使用鉞的武將,必定是肩負(fù)著榮耀的使命,堂堂正正地掃討天下。)

  武器禮器

  1、玄鉞(即鐵鉞)。裴《集解》載,“宋均曰:‘玄鉞用鐵,不磨礪’”。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云:“金斧,黃鉞也;鐵斧,玄鉞也。”

  陸機(jī)《江陵侯陸公諫》稱:“金鉞鏡日,云旗降天。”李白《贈張相鎬詩》云:“擁旄秉金鉞,代鼓乘朱輪。”

  明黃道周《節(jié)寰袁公傳》:“夷考當(dāng)年,與公(袁可立)先后秉機(jī)佐鉞者,名在刑書,歷歷可數(shù),然后知公之完譽(yù)所得遠(yuǎn)矣。”

  2、黃鉞(飾以黃金之鉞)。

  3、戚揚(yáng)(斧鉞),《毛傳》道:“戚,斧也;揚(yáng),鉞也。”

  4、雙鉞。由長柄鉞演變而成,鉞身一面為扇形刃,刃闊約13厘米,鋒利無比;另一面為長方形鉞背,上有豎孔,安裝鉞柄;柄端裝有鐵剌,狀如槍頭,把端有牙形護(hù)手柄,長約53厘米。

  武術(shù)器械

  子午鴛鴦鉞,是武術(shù)短雙器械,狀如日月相疊,形似鹿角立豎,前后左右皆是刃尖,共有四尖八刃,鋒利無比,握把于日月相交月弓處,用棉布絲繩纏繞以便握持。

  此器械小巧玲瓏,變化多端,利于近戰(zhàn),以短取長,專破長兵利刃。它與古代之鉞相差甚遠(yuǎn),無論從形狀上或技術(shù)特點上,已無多少相同之處,而成為武術(shù)運動中八卦門專門器械之一。

  其基本技法為拉割挑扎,身掛擒拿,撩裹劈剁,削抹攉帶等。基本招式有獅子張口,海底撈月,蛟龍翻身,仙人指路,金雞獨立,雙手推月,玉女紉針等。

  春秋、戰(zhàn)國時,鉞出土較多,但已漸失其戰(zhàn)器性質(zhì),而變?yōu)閮x仗飾品及明堂禮樂舞蹈之用。

  這是因為廣泛應(yīng)用在戰(zhàn)場,而使笨重的鉞退伍了。

  十八般兵器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jīng)常可以看到煮...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fù)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xiàn)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kuò)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