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多
急性和化膿性感染(癤癰、膿腫、肺炎、闌尾炎、丹毒、敗血癥、內臟穿孔、猩紅熱等),各種中毒(酸中毒、尿毒癥、鉛中毒、汞中毒等),組織損傷、惡性腫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2.減少
見于傷寒、副傷寒、麻疹、流感等傳染病、化療、放療。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性粒細胞生理學變異
1.升高
嬰兒約升高220%(皮質激素、腎上腺治療),用力、艱苦的鍛煉約升高40%,婦女妊娠約升高23%,吸煙約升高18%,晝夜委律晚上約升高14%,黃體期約升高9%。
2.降低
4-14歲兒童約降低11%,月經(jīng)期約降低15%,絕經(jīng)約降低18%,黑色人種約低40%。
中性粒細胞藥物影響
1.增加
考的松和氫化考的松能刺激骨髓造血機能,使中性粒細胞增加。煙酸可使中性粒細胞增加。煙酰胺用藥2g,4小時后中性粒細胞可增加40%,長期使用鋰可致中性粒細胞增加,停藥后即恢復。
2.減少
苯妥英鈉、三甲雙酮、奮乃靜、氯丙嗪、撲熱息痛、消炎痛、羥保泰松、安替比林、雙氫氯噻嗪(一時性)、地高辛、普魯卡因酰胺(一時性嚴重減少)、氯噻嗪、速尿、利尿酸、氯噻酮、華法令、甲亢平、甲碘丁脲(一時性)、維生素A、氨芐青霉素、二甲氧苯青霉素鈉、青霉素、羥芐青霉素(一時性)、先鋒霉素щ、先鋒霉素I(N減少、少見總數(shù)減少)、強力霉素、四環(huán)素(一時性)、氯霉素(毒性作用或至再障),灰黃霉素(可減少到20%伴總數(shù)降低)、利福平、異煙肼、氨基水楊酸、乙醇、瘤可寧(嚴重減少N)、環(huán)磷酰胺、硫唑嘌呤、硫秋水仙堿(N減少,淋巴細胞增加)。
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治療
1.去除病因
治療原發(fā)病。如系藥物等引起的粒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藥,停止接觸放射線或其他化學毒物。由脾功能亢進引起的,易反復發(fā)生嚴重感染,可做脾切除術。
2.防止繼發(fā)感染
不發(fā)熱的患者,切忌濫用抗生素,因不恰當?shù)闹委熆稍斐赡退幀F(xiàn)象和菌群紊亂。當發(fā)生高熱及推測有感染可能時,應立即入院治療。一旦發(fā)生感染應盡快應用廣譜殺菌性抗生素。如頭孢菌素類,尤其是第二代和第三代頭孢菌素。若粒細胞數(shù)低于0.5×10/L以下,應嚴格地隔離,病室內定期紫外線照射,注意患兒口腔清潔。粒細胞數(shù)低于0.2×10/L以下,要防止腸道感染,一切食物及用具都應消毒。對有發(fā)熱的患者,要積極尋找感染病灶,選用適當?shù)目股?,盡可能選用殺菌類抗生素。
3.輸血
粒細胞急劇下降者,可輸新鮮血或輸分離的白細胞,以協(xié)助機體控制感染,但效果不肯定。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中性粒細胞的一些作用以及中性粒細胞偏低與偏高的一些原因。相信大家對此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不管我們中性粒細胞偏低還是偏高,我們都應該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