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產是什么 什么情況需要引產(2)

  2. 加強營養(yǎng),注意休息是必不可少的。引產后的婦女相當于生了一次孩子。不可過早參加體力勞動,否則,易落下“子宮脫垂”的病根,至少應休息半個月,同時也要注意預防著涼和感冒,促進身體盡快恢復。一般建議在做完引產2周后可以用溫水洗頭。

  3. 及時采取回奶措施。人流產、引產后,由于體內激素的調節(jié),暫時會由大腦控制分泌一種泌乳素促使人體產生乳汁。所以引產后要及時采取回奶措施,可以口服維生素B6,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連服3天,或者是炒麥芽煮湯喝。對于乳汁分泌較多的女性,可去醫(yī)院打回乳針或使用中藥回乳。

  4. 引產后注意外陰清潔衛(wèi)生,預防感染。

  5. 引產后1個月內不宜有性生活及盆浴,以免細菌滋生,引發(fā)感染,而不利于女性的身體恢復。

  6. 恢復性生活后注意避孕。由于女性在引產后的30天左右,卵巢就會恢復排卵,所以,女性一旦恢復了性生活,就要采取相應的避孕方法,以免發(fā)生再次懷孕。

  引產后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1. 多吃一些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較多的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女性的身體恢復。此外就是要保證補充足夠的鐵質,以預防引產后貧血的發(fā)生。

  2. 蛋白質是抗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攝入不足,則機體抵抗力降低,因此女性在引產后,要攝入足量的蛋白質,同時也可多吃些雞肉、豬瘦肉、蛋類、奶類和豆類、豆類制品等。

  3. 適當限制脂肪,同時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不要吃一些辣椒、酒、醋、胡椒、姜等刺激性食品,這些刺激食物會刺激性器官充血,也應忌吃螃蟹、田螺、河蚌等寒性食物,否則會不利于女性的身體恢復,而給女性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

  引產的危害

  眾所周知,引產對女性身體的傷害很大。那么,引產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媽網(wǎng)百科對“引產的危害”的介紹吧!

  1、產后出血。在進行引產手術時,引產者可能會出現(xiàn)大出血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引產后胎盤前置或局部剝離、宮縮乏力、凝血功能障礙等引致的。

  2、產道損傷。產道損傷也是引產的危害之一,這主要是由于引產時胎兒較大,而子宮想通過收縮的方法將其排出體外,就必需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做到。一旦這個力度超出了子宮所能承受的力度,那么產道受損或子宮受損的幾率就非常高了。

  3、宮腔感染。引產手術可能會造成引產者宮腔出現(xiàn)感染的情況,這是由于手術器械消毒不全、手術操作不當?shù)榷喾N原因引致的。同時,在術后,引產者的陰道會有少量的出血,此時要做好護理措施,以免細菌進入陰道,引發(fā)感染。

  4、羊水栓塞。女性在懷孕后,子宮頸管就會越來越展開,這時的宮頸口較大,再加上血管也是處于一種較為開放的狀態(tài),一旦發(fā)生強烈的子宮收縮,就會讓引產者的宮腔內壓力增高,擠破胎膜,一部分的羊水就會趁機進入舒張的血管中,從而造成羊水栓塞。

  引產的方法有哪些

  很多女性都想知道,引產的方法有哪些,以便能選出適合自己的引產方式。一般來說,引產的方法可分為水囊引產、天花粉引產、利凡諾引產、前列腺素引產、無痛引產等等,醫(yī)生一般都會根據(jù)引產婦女的具體情況,來為其選擇適當?shù)囊a方法。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目前較為常用的一種引產方法——水囊引產法。

  水囊引產法:水囊引產指的是將特制的水囊以手術的形式,放置在孕婦的子宮壁和胎膜之間,通過導管注入無菌生理鹽水,注入量應根據(jù)引產婦女的妊娠月份來定,如妊娠4個月就注入400毫升,妊娠5個月就注入500毫升,但多不超過500毫升,然后扎緊導管口,用無菌紗布包裹后塞入陰道內即可。放置水囊后,要密切觀察引產婦女的反應,以防發(fā)生事故。

  水囊引產法的操作原理是:由于機械的刺激作用,可刺激子宮壁引起宮縮,擴張宮頸口,繼而導致局部的胎膜剝離,蛻膜發(fā)生變性以及羊水中的前列腺素增加,促進子宮收縮,終導致流產。

  值得注意的是,水囊引產的成功率可達90%左右,但也有一定的禁忌,如子宮有瘢痕的孕婦、生殖器官有炎癥的孕婦、懷孕期間反復流血的孕婦等等,都不宜施行水囊引產手術。

  結語:引產可以說是孕婦在懷孕三周以后好的打掉孩子的方法,有許多孕婦在懷孕三個月以后都會用引產來打掉孩子,上文詳細的講訴了引產是什么,引產后注意事項以及引產的危害是什么,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引產后注意事項 引產是什么 引產的危害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經常可以看到煮...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
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復發(fā)作是否給...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
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xiàn)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