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的功能主治有哪些
性味:辛,微溫。
《本經(jīng)》:"辛,溫。"
《另口錄》:"無毒。"
《藥性論》:"味苦辛,無毒。"
歸經(jīng):入口、肝、脾經(jīng)。
《綱目》:"手少陰、足厥陰。"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經(jīng)。"
《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
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本經(jīng)》:"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
《別錄》:"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聰耳目,益心智。"
《藥性論》:"治風濕頑痹,耳鳴,頭風,淚下,殺諸蟲,治惡瘡疥瘙。"
《日華子本草》:"除風下氣,除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zhuǎn)筋。治客風瘡疥,澀小便,殺腹藏蟲。耳痛:作末、炒,承熱裹窨,甚驗。"
《滇南本草》:"治九種胃氣,止疼痛。"
《綱目》:"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癰腫。搗汁服,解巴豆、大戟毒。"
《本草備要》:"補肝益心,去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風痹驚癇。"
《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癰。"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熱病神昏,精神病。"
《廣西中草藥》:"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胸腹脹悶或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