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的功效有哪些
性味
辛、苦、熱、小毒。
《本經(jīng)》:味辛,溫。
《別錄》:大熱,有小毒。
《藥性論》:味苦辛,大熱,有毒。
歸經(jīng)
入肝、胃經(jīng)。
《湯液本草》: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脾、胃、大腸、腎經(jīng)。
吳茱萸具有止嘔,抗?jié)?,健胃作用,?zhèn)痛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
用于厥陰頭疼,寒疝腹疼,寒濕腳氣,經(jīng)行腹疼,脘肚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散寒止痛
包括溫中,也包括溫經(jīng),用于經(jīng)脈受寒的頭痛、腹痛、痛經(jīng),溫肝經(jīng)經(jīng)脈,溫中凡胃寒或脾胃有寒的均可廣泛使用。
用于寒滯肝脈諸痛證。本品辛散苦泄,性熱祛寒,既散肝經(jīng)之寒邪,又解肝經(jīng)之郁滯,為治肝寒氣滯諸痛的要藥。
治寒疝腹痛,常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如導(dǎo)氣湯。
治厥陰頭痛,常與人參、生姜等同用,如吳茱萸湯。
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痛經(jīng),可與桂枝、當(dāng)歸、川芎等同用,如溫經(jīng)湯。
若寒濕腳氣腫痛,或上沖入腹,常與木瓜、蘇葉、檳榔等同用,如雞鳴散。略有行氣作用,但偏于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