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的典籍論述
1、《綱目》:雄黃,乃治瘡殺毒要藥也,而入肝經氣分,故肝風,肝氣,驚癇,痰涎,頭痛眩暈,暑瘧泄痢,積聚諸病,用之有殊功。
又能化血為水。而方士乃煉治服餌,神異其說,被其毒者多矣。
2、《本草經疏》:雄黃,味苦平,氣寒有毒,《別錄》加甘、大溫,甄權言辛、大毒,察其功用,應是辛苦溫之藥,而甘寒則非也。
其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疥蟲,瘡請證,皆濕熱留滯肌肉所致,久則浸淫面生蟲,此藥苦辛,能燥濕殺蟲,故為瘡家要藥。
其主鼻中息肉者,肺氣結也,癖氣者,大腸積滯也,筋骨斷絕者,氣血不續(xù)也,辛能散結滯,溫能通行氣血,辛溫相合而殺蟲,故能搜剔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也。
雄黃性熱有毒,外用亦見具所長,內服難免其無害,凡在服餌,中病乃已,毋盡劑也。
3、《本經》:主寒熱,鼠瘺,惡瘡,疽痔,死肌,殺百蟲毒。
4、《別錄》:療疥蟲,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jié)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殺諸蛇虺毒,解藜蘆毒。
5.《日華子本草》:治疥癬,風邪,癲癇,嵐瘴,一切蛇蟲犬獸咬傷。
6、王好古:搜肝氣,瀉肝風,消涎積。
7、《綱目》:治瘧疾寒熱,伏暑泄痢,酒飲成癖,驚癇,頭風眩暈,化腹中瘀血,殺勞蟲疳蟲。
8、《本草正》:治癰疽腐肉,并鼠瘺、疽、痔等毒。
相關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名醫(yī)別錄》:雄黃,生武都山谷,煌山之陽,采無時。
2、陶弘景:(雄黃)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若黯黑及虛軟者不好也。
3、《唐本草》:出石門名石黃者亦是雄黃,而通名黃金石。石門者為劣爾。
4、《日華子本草》:雄黃,通赤亮者為上,驗之可以蟲死者為真,臭氣少,細嚼口中含湯不激辣者通用。
5、《本草圖經》:雄黃,今階州山中有之。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其色如雞冠者為真。又階州接西域界,出一種水窟雄黃,生于山巖中,有水泉流處。其石名青煙石、白鮮石,雄黃出其中,其塊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竅,其色深紅而微紫,體極輕虛,而功用勝于常雄黃。
6、《本草蒙筌》:誤中(雄黃)毒者,防己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