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治傷寒四、五日,頭痛壯熱,胸中煩痛
烏梅十四個,辣五合。
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師集驗方》)
11、治傷寒蛔厥及久痢
烏梅三百枚,細辛六兩,干姜十兩,黃連十六兩,當歸四兩,附子六兩(炮,去皮),蜀椒四兩(出汗),桂枝(去皮)六兩,人參六兩,黃柏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傷寒論》烏梅丸)
12、治蛔蟲上行口鼻
烏梅肉噙之,或煎湯飲自下。(《日用本草》)
13、治傷寒下部生匿瘡
烏梅肉二兩,炒令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湯下十丸。(《圣惠方》)
14、治勞瘧劣弱者
烏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長,生姜一塊。
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溫服。(《本草圖經》)
15、治一切瘡肉出
烏梅燒為灰,杵末敷上,惡肉立盡。(《劉涓子鬼遺方》)
16、治咽喉腫痛
烏梅一兩,雙花二兩,雄黃四錢。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一錢。
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7、治化膿性指頭炎
烏梅肉加適量的食醋研爛,或用烏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烏梅軟膏外敷,每日上藥一次。
此方對脈管炎所引起的指(趾)頭潰瘍也有效。(《草醫(yī)草藥簡便驗方匯編》)
18、治小兒頭瘡,積年不差
烏梅肉,燒灰細研,以生油調涂之。(《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