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是我國的一大瑰寶,中醫(yī)不管是在調理身體方面,還是治療疾病上,都有很好的作用。就拿中藥來說,有時候身體上的一些疾病,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中藥來解決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是如何神奇吧。
中醫(yī)是非常神奇的,不僅有把脈、針灸、按摩、拔罐等,就連中藥,也有它特有的作用,你難道不覺得非常的神奇嗎?
為何那些藥物配合到一起,就能祛除疾病呢?更神奇的是,有些疾病,僅憑是兩兩組合的一些藥對,就有很好的效果。不妨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那些藥對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吧!
“對藥”又稱作“藥對”,是指臨床上常用且相對固定的中藥配伍形式,是方劑小的組方單位。對藥并非兩味藥物的隨機組合,也并非兩種藥效的單純累積相加,而是歷代醫(yī)家積累臨證用藥經(jīng)驗的升華。中醫(yī)學很早就重視研究“藥對”的配伍之秘,如古代醫(yī)家的《雷公藥對》和現(xiàn)代醫(yī)家的《施今墨對藥》等,都是研究藥對組成、使用法則以及藥對學在辨證論治中的重要地位的專著。
吃什么治病
1、止咳平喘:麻黃、杏仁
麻黃性溫味辛,歸肺、膀胱經(jīng),辛散外達,宣肺平喘;杏仁性溫味苦歸肺、大腸經(jīng),苦降下氣,降氣止咳平喘。二藥伍用,一宣一降,一橫一豎,宣降結合橫豎貫通,使肺氣通調,止咳平喘之力益彰。臨床用炙麻黃3~5克,杏仁8~10克,對風寒、風熱、飲邪等各種病邪所致實性咳喘,經(jīng)辨證配伍后,均能取得良好療效。
2、發(fā)散風寒:荊芥、防風
荊芥微溫微辛,歸肺、肝經(jīng),疏散風寒,發(fā)汗解表;防風微溫微辛,歸膀胱、肝、脾經(jīng),疏風解表,散寒止痛。二藥皆微溫而不燥,荊芥發(fā)汗力強,防風祛風力強,二者伍用,加強解表散寒之力,又無麻桂相配辛散力大、過汗之弊。臨床對風寒外感患者,多用荊防而不用麻桂,因寒為陰邪損傷陽氣,過汗則耗氣傷陽,雖寒隨汗解,但易致氣、陽兩虛,不利恢復。
3、健脾助運:黃芪、山藥
黃芪性溫味甘,歸肺、脾經(jīng),補氣健脾,益衛(wèi)固表;山藥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jīng),益氣養(yǎng)精,補脾肺腎。二藥配伍,健脾胃促運化,養(yǎng)胃陰固腎精,共奏益氣生津、健脾補腎作用,同時又無壅滯、溫燥、滋膩之弊。治療小兒厭食癥時,常用此對藥,因小兒稚嫩之體,“脾常不足,腎常虛”,補虛時宜平補、調補,而禁用溫補、峻補,加之厭食癥病位在脾,更應慎用補藥。
4、疏肝解郁:麥芽、川楝
生麥芽性平味甘,歸脾、胃、肝經(jīng),消食健脾,疏肝解郁;川楝子性寒味苦,歸肝、胃、小腸經(jīng),行氣止痛,疏肝瀉熱。二藥配伍,既行氣又止痛,既調肝氣又清肝熱,且無破氣、傷陰之弊,同時,麥楝同用,體現(xiàn)肝脾共治理念,踐行“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理論。生麥芽配川楝子實為疏肝解郁、肝脾同治之妙藥,比單用柴胡效果好且無柴胡辛燥劫陰之弊,一般生麥芽用量在30~40克,川楝子用量6~10克。
5、理氣通便:陳皮、杏仁
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jīng),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杏仁性微溫味苦,歸肺、大腸經(jīng),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二藥合用,脾、肺、大腸共治,作用于水谷轉化到糟粕形成的整個過程,既給予動力又給予潤滑,且陳、杏開肺氣的功效對通便更有巧妙之處。臨床將陳杏配伍,用于各類便秘方中,效果顯著。
6、化痰散瘀:橘葉、王不留行
橘葉性溫味苦辛,歸肝經(jīng),疏肝,行氣,化痰,消腫,散毒;王不留行性平味苦,歸肝、胃經(jīng),活血通經(jīng),下乳。二藥伍用,氣、血、痰共治,且有散結通絡之效。臨床用橘葉配王不留行,治療各類乳腺疾病,療效確切。
7、滋陰平肝:黃精、磁石
黃精性平味甘,歸肺、脾、腎經(jīng),潤肺滋陰,補脾益氣;生磁石性寒味辛、咸,歸肝、心、腎經(jīng),潛陽安神,聰耳明目,納氣平喘。二藥配伍,滋肺、脾、腎之陰精,平心、肝、腎之陰火,調整陰陽。臨床用黃精配生磁石,治療陰虛肝旺之耳鳴、耳聾,療效顯著,一般黃精10~15克,生磁石30~40克。
8、祛風通絡:蜈蚣、蘄蛇
蜈蚣性溫味辛,歸肝經(jīng),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蘄蛇性溫味甘、咸,歸肝經(jīng),祛風、活絡、定驚、止痙。二藥伍用,祛風通絡止痙作用強大,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臨床蜈蚣配蘄蛇,用于治療頑固性風濕痹痛的方中,療效非常滿意。
9、化瘀消積:三棱、莪術
三棱性平味辛、苦,歸肝、脾經(jīng),莪術性溫味辛、苦,歸肝、脾經(jīng),二藥均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功效,其中三棱偏于破血,莪術偏于破氣。二藥合用,加強了化瘀消積之力。臨床用三棱配莪術治療一切血瘀氣滯癥瘕癥,若屬急證實證者,直接用三棱、莪術,無需補藥佐制;若治慢性病或虛實夾雜之癥,必以補藥佐之,以期久服無弊。
10、祛風止痛止癢:蜂房、麻黃
蜂房性平味甘,入肝、胃經(jīng),質輕性善走竄,能祛風止痛、止癢;麻黃性溫味辛、微苦,歸肺、膀胱經(jīng),善于宣肺氣開腠理通毛竅,引邪外出。二藥合用,蜂房得麻黃之辛溫宣通,利于驅邪外出;麻黃得蜂房之走竄搜剔,利于由表入里溫散邪氣。臨床應用蜂房配麻黃,治療風濕痹證和出疹性皮膚瘙癢癥,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