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的鑒別診斷
看中醫(yī)時,我們常會聽醫(yī)生說“濕熱”。那么,什么是濕熱,濕熱有哪些表現,應注意什么問題呢?要明白濕熱,先應了解什么叫濕,什么叫熱。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qū)分。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jié)天熱濕重,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jié)?ldquo;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濕熱癥狀應與以下幾種癥狀相鑒別。
1、濕熱浸淫
濕熱浸淫,由于冒雨涉水,久居濕地,濕邪入侵,漸積不去,遏而生熱;或飲食不節(jié),嗜食膏粱,脾運無權,滋生內濕,郁久化熱,濕熱浸淫,阻滯氣血,筋骨失養(yǎng)所致。主要表現為四肢痿軟,身體重或 麻木 ,微腫,尤以下肢多見,或有發(fā)熱 , 胸 痞脘悶,小便短赤澀痛,苔黃膩,脈細數。
2、濕熱內蘊
濕熱內蘊指濕熱蘊釀于中焦脾胃及肝膽。濕為重濁粘滯之邪,阻滯氣機,與熱邪相合,則濕熱交困。熱因濕阻而難解,濕受熱蒸而使陽氣更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