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證論治
(一)陰虛風動
證候:頻繁眨眼,面肌抽搐,頭搖擺不定,咽喉不利,清嗓頻頻,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頭暈,目斜視,聽力下降,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指紋浮紅。
治法:滋陰潛陽止痙。
處方:方1配合方2。加水底撈月(30~40次,滋陰清熱潛陽),點攢竹(10~20次,鎮(zhèn)靜安神),點四白(10次,止面肌痙攣及頻繁眨眼),推橋弓(左右各5~8次,平肝潛陽降逆),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紅,平肝降逆),拿太溪(10次,滋補腎陰),摩涌泉(20圈,引火歸元)。
(二)心肝火旺
證候:四肢躁擾,瞬目不止,睡中磨牙,挖鼻撓耳,面紅目赤,心煩易怒,口吃頻作,夜啼不安,口舌生瘡,煩渴引飲,舌紅降,脈弦數(shù)有力,指紋色紫。
治法:清心除煩,平肝鎮(zhèn)靜。
處方:以方1為主。加打馬過天河(食中二指沾涼水交替從下向上拍打至前臂掌側(cè)潮紅,清心除煩),推擦心俞(以拇指指腹向下推擦心俞,令局部發(fā)熱,能清瀉心火)。
掐精威(兩拇指一掐精寧,一掐威靈,同時掐10次,止驚止抽搐),掐山根青筋(10次,山根青筋是肝風特征,掐之能平肝熄風)。
掃散頭側(cè)(1~2分鐘,既能祛風,又能醒腦開竅),分推腹陰陽(20~30次,能疏導氣機,發(fā)散郁火),掐太沖(10次,清瀉肝火)。
(三)心脾兩虛
證候:肢體瞤動、麻木,抽搐無力,時時驚惕,頭昏、健忘,學習成績差,注意力不集中,睡中易醒,流涎,面色無華,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細無力,指紋浮。
治法:補益心脾,安神定志。
處方:以方2為主,配合方1。
加推上三關(guān)(1~3分鐘,為溫為補),揉外勞(約1分鐘,為溫為升),掐內(nèi)關(guān)(3揉1掐1分鐘,寧心安神有效),拿風池與拿肩井(各拿約1分鐘,能升提氣機,改善頭頸部供血)。
拿血海(10次,能養(yǎng)血祛風,止抽搐),揉足三里(2~3分鐘,補脾胃之氣),點心俞(10次,振奮胸中陽氣),振揉膻中(3揉1振1分鐘,開胸順氣,振奮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