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帶下
【癥見】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并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病機病理】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方劑】完帶湯,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脾虛經(jīng)閉
【癥見】經(jīng)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癥。
【病機病理】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沖任胞宮而致經(jīng)閉。
【治法】補脾胃、養(yǎng)氣血。
【方劑】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等。
脾虛多涎
【癥見】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
【病機病理】《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補益脾氣
【方劑】補中益氣湯加減。
脾虛生風
【癥見】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
【病機病理】脾虛引動內(nèi)風,多由吐瀉或藥、食損脾所致?!稄埵厢t(y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
【治法】補脾祛風。
【方劑】六君子湯加蝎尾、炮姜、肉桂,或歸脾湯加羌活、鉤藤。
脾虛如球
【癥見】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
【病機病理】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于氣分所致。眼部五輪理論:脾屬土曰肉輪,為上下胞瞼,脾在此指胞瞼。
【治法】以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
【方劑】神效黃芪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
脾虛生熱
【癥見】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shù)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
【病機病理】因脾虛所至內(nèi)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yǎng)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
【治法】以健脾益氣、養(yǎng)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
【方劑】知柏地黃丸,人參健脾丸,人參歸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