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不獨居、不孤獨
年輕人通常會很享受獨居一室的自在,老人卻怕獨居一室的孤寂。這種沒人說話,沒人照顧,“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生活,帶來的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指出,老年人的孤獨,源自他們各方面能力衰退后引發(fā)的不安全感。而要消減這一負面情緒,按照護航理論,他們應該獲得3個圈子的支持,即子女家人、朋友街坊和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其他人。
一項關于國民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喪偶老人來說,家人的關懷是主要的;而對于老夫妻倆來說,由于有了相互間基本的家人關懷,朋友的支持才相對凸顯出來。但無論如何,老朋友間的關心都無法取代家人。
因此,除了老人自己要有意識地接觸社會外,年輕人更要“?;丶铱纯?rdquo;。別忘了多聊兩句,說說過去的事,讓老人回憶起自己當年身強力壯、風華正茂的狀態(tài),這對于幫他們找回自信、激發(fā)樂觀心態(tài)都非常有益。
另外,對于喪偶老人,好不要讓他們獨居,如果不得已必須如此,也要提前給老人設置好聯(lián)系家人、親朋、近鄰的電話快捷鍵,并請周圍鄰居或小區(qū)物業(yè)人員多加探望。當然,要緊的,是自己盡可能多地回去。
漏:服藥檢查不能漏
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shù)在300萬以上,其中,漏檢查、漏服藥、漏治療是主因。
“很多人都覺得,有這些基礎疾病的老人應該忌生氣、忌著急,以防血壓升高,甚至因此導致猝死。其實,因此而發(fā)病的幾率并不是特別高,即便發(fā)病,也是因為血壓等指標本來就控制不到位。”馬長生認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其實是求“穩(wěn)”,即用藥不能漏、監(jiān)測不能漏、及時跟進病情調整治療不能漏。只要保證了以上前提,即便偶爾發(fā)發(fā)脾氣,著急一回也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后果。
拖:小病一拖成大病
這在老年人身上比較普遍,比如小感冒拖成重肺炎就屢見不鮮。高芳堃說,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機體的適應性和自我調整能力也都比較差。因此一旦著涼感冒,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轉為呼吸道感染,危及生命。更麻煩的是,老人在被病原體感染、發(fā)炎后,其臨床體征通常表現(xiàn)不典型,多見精神倦怠,很難引起重視和注意,貽誤病情,小病拖成大病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為此,高芳堃建議,老年人及其親屬應多了解一些老年病相關知識。如果老年人感覺渾身酸軟、無力、精神倦怠等,要及時進行身體調理,如果是初發(fā)感冒,可以服用感冒沖劑、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清淡些。如果經(jīng)過調理后,情況還沒有改善,而且出現(xiàn)了咳嗽等癥狀,就要盡早去醫(yī)院診治,以免貽誤病情。“秋入冬和冬入春是老人易患病的時節(jié),應格外注意保健。”
除了上面重點提到的5個字外,老人還忌“猛”忌“急”。高芳堃指出,很多時候,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的老人,會因為急著起立,突然改變體位導致頭暈而摔倒,因此,老人起身時要緩要慢,干活時用勁也不能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