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日益忙碌的生活里,到處應酬吃飯都是家常便飯,吃飯就帶來喝酒,如何解酒成了現在許多人大的心事。
酒前、酒中或酒后,補水都是解酒的重點。中醫(yī)的解酒諸般妙法,大抵都是在補水基礎上對“發(fā)汗利小便”的踐行。
這幾年,許是年紀大了,很討厭宿醉后的困憊倦怠及諸般不適,但又割舍不了半清半濁間的迷離歡愉,便在飲至“酒至微醺花半開”的時候,點到為止,不許自己深醉。前兩日,老友為應酬所苦,討要解酒的手段,我這淺酌節(jié)制之法,他卻不能受用,只好另覓蹊徑,總結些簡單快捷的解酒法門。
酒稟水形,為至陰之體,但凌冬不凍,遇火即燃,有至陽之性,大熱而有毒,易釀生濕熱,變生百病。解酒有兩個基本的思路,一是在體內把它消解掉,二是通過各種渠道把酒精排出體外。在中醫(yī)的策略里,體內有邪氣,通常不能“關門打狗”,這樣會消磨正氣,兩敗俱傷,好的方法是“啟門驅賊”,給邪氣以出路,邪去則正安。所以解酒之法,以“發(fā)汗利小便”佳。又因酒為無形之物,氣味俱陽,宜汗散,故解酒良法,又首推“發(fā)汗”。你看這幾日熱得火辣,只待推杯換盞,毛腠一開,汗出如漿,酒量便不同于平時,要喝到位,需得多費幾杯佳釀才行。而“利小便”,就是增加尿量,令酒中濕熱邪氣,從下竅而出,個中道理,那些啤酒為伴,通宵看球,喝到滿地空瓶、上下通透的朋友,一定深有體會。不論發(fā)汗或是利小便,都需要體內有充分的水分儲備,因此不論在酒前、酒中或酒后,補水都是解酒的重點。
酒前的補水,好的載體是稀粥。粥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水谷精微能快速地被脾胃運化布散,酒前半小時,若能溫溫熱熱地進食米粥一碗,不僅能固護脾胃,緩滯酒精彪悍走竄之性,還有保肝解毒之功。酒精在肝中代謝,也易傷肝,食粥可以補充肝臟糖元的儲備,進而加強自我保護和代謝能力,相對于空腹飲酒而言,有著極大的好處,甚至會表現為酒量的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