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階段有一個挑戰(zhàn),就是你會逐漸覺得練完一堂課不僅不會累,好像沒練一樣,精神還飽滿的很。千萬不要因此覺得身體刺激不夠、鍛煉不足而跑去上更多堂課。要有耐心一點,身體的變化不會在幾個星期里完成,放松與專注的學習更不是三年兩年的事。在這階段,你要定好目標方向,該做什么,心里要清楚,不要迷惑。
第二個階段同時也是開始訓練呼吸控制的好時候,因為學習到如何放松身體,所以要利用呼吸控制將這種放松內化到身體內部,不需要急著把呼吸控制的目標訂得太高,只要能更幫助自己放松就好。等到你有足夠的放松力量之后,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呼吸與心念的互動關系,還有如何運用呼吸幫助自己從疲勞或緊張中恢復,你就可以進入第三階段了。
一輩子的功夫,不過如果對放松有所體會,便可以進入第三階段的練習,那就是用力。
這個時候才用力會不會覺得很奇怪?
其實前面的練習也是在用力,不過與這個階段的用力相比之下有很大不同,這個階段的用力要聰明,先前相對的笨拙的用力會被稱為拙力,中國武術喜歡用勁來形容這聰明的用力方式以作為區(qū)別。笨拙的用力會讓身體勞累酸痛,而且容易拉傷。對有些人的身體特性來說,拙力的使用會讓你練完一堂課便饑腸轆轆想大吃一頓,沒多久便容易增長肌肉,這都是跟我們熟知的瑜伽印象有所不同的。
再進一步解釋什么是拙力?
當一般人運用肌肉伸縮關節(jié)時,并不是所有的肌肉纖維都被運用到,所以部分肌肉纖維便需要承擔大部分的負擔,再來有很多時候,力氣被浪費在一些不需要的部位上,那些部位久而久之便會勞損,或者因此讓部分部位的肌肉組織特別發(fā)達,還有身體各部位是一個連續(xù)體,身體要進行再小的動作都需要許多地方一起運作一起發(fā)力,如果你能控制運用的部位少,你就必須花更多力氣完成該動作,也讓那些用到的部位增加負擔。以上這樣的力氣就叫做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