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勢調息
起勢調息動作的習練目的是調整呼吸,使身體放松,為練功做好準備。其動作要點一是松沉。在兩腳分開站立后兩手上舉前,身體有個向下松沉的動作,松沉的實質就是脊柱的微屈與骨盆微前傾,同時兩膝關節(jié)微屈。做到松沉的要領是注意肩關節(jié)的放松,即"沉肩墜肘"。二是圓活。起勢調息的兩手上提下按,切忌直上直下,要做到圓活自然。上提時,在松沉的基礎上,微伸膝、微伸髖使骨盆微后傾;當兩手上提接近與胸高時,伸腰、伸胸,胸廓微開展,同時兩手邊上提邊內合,從而使兩手在上提與內合的"轉彎處"自然劃出圓弧形。
二、虎戲
1.虎舉
"虎舉"運動是脊柱由屈到伸,再由伸到屈的過程。"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欲揚先抑",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矛盾哲理。要做到兩手上舉時"提胸收腹"的伸脊柱動作,必須先有脊柱"含胸松腰"的屈脊柱動作。因此,"虎舉"在兩手抓握后的姿勢應該是"脊柱微屈,臀部內斂(即骨盆前傾),低頭看手"這樣一個屈脊柱動作。兩拳上提,至胸前由拳變掌,兩掌向上托舉,整個動作過程就是脊柱漸漸伸直的由屈到伸的過程。
2.虎撲
"虎撲"中的前撲動作是在體前屈時大能力的伸脊柱動作。動作要抬頭、塌腰、尾閭上翹,兩手盡量前撲。假想身體直立時做"虎撲"的軀干動作,那么伸脊柱的動作就容易理解了--抬頭挺胸、伸腰翹臀(骨盆后傾)、兩手上舉。本動作在軀干前屈時再伸,加大了腰背肌肉的負荷,使腰背部的肌群得到了鍛煉。
三、鹿戲
1.鹿抵
"鹿抵"模仿鹿運用"鹿角"相互磨抵嬉戲的動作,其動作實質是脊柱的側屈加回旋,同時異側骨盆前傾內收。在重心前移成弓步時,膝關節(jié)前頂使得骨盆成前傾內收姿勢固定,然后轉腰、轉頭,同時脊柱側屈,形成對一側臟腑的按摩和異側脊柱的牽拉拔長。
2.鹿奔
"鹿奔"的整個運動是脊柱由伸到屈、再由屈到伸的過程。弓步屈手腕時,脊柱處于自然放松狀態(tài);重心后移、脊柱后弓時,整個身體由伸膝、扣髖(骨盆盡力前傾)、弓腰(腰椎屈)、含胸(胸椎屈)、扣肩,再兩臂內旋把腰背的力量傳至手指尖,使脊柱得到充分的伸展和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