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時節(jié),我們面臨的困擾就是秋燥,尤其是皮膚干裂的非常嚴重,這個時期我們還會出現(xiàn)干咳的情況,那么出現(xiàn)秋燥怎么辦呢?有什么方法能夠幫助改善秋燥呢?中醫(yī)有妙方,你想要知道么?那么就跟隨小編去看看這7個養(yǎng)生方是什么吧!
秋燥怎么辦 中醫(yī)7方擺脫燥氣
燥(燥氣),中醫(yī)六種外因致病因素之一。燥氣易傷津液,臨床上表現(xiàn)為目赤、口鼻干燥、唇焦、干咳、脅痛、便秘、皮膚干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于寒,一遍于熱,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
涼燥:感受秋涼燥氣而發(fā)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臨床表現(xiàn)初起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鳴鼻塞,類似感受風寒,但本病有津氣干燥的現(xiàn)象,如唇燥溢干、干咳連聲、胸悶氣逆、兩脅竄痛,皮膚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癥,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xiàn)的寒燥癥狀。
溫燥:感受秋季天亢旱燥氣而發(fā)病,是秋燥之偏于熱者。臨床上表現(xiàn)初起頭痛身熱、干咳無痰,咳痰多稀而粘、氣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悶脅痛、心煩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癥,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xiàn)的燥熱癥狀。
中醫(yī)驗方治秋燥方法:
1.潤燥清火:連翹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決明15克。
適應癥:燥氣化火,耳鳴目赤,牙齦咽喉腫痛。
2.生津益胃:沙參10克、麥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適應癥:舌燥唇干、不思飲食,舌紅無苔,熱病后胃津未復。
3.潤腸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銀花15克、玄參10克。
適應癥:大腸受熱、大便干結、口腔干燥。
4.增液潤燥:玄參10克、麥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樸12克、枳實10克、甘草3克。
適應癥:熱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