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量決定有害物質的毒性
環(huán)境中致癌因素很多,現(xiàn)在已經知道,對人致癌的環(huán)境因素諸如化學物、電離輻射、病毒、礦物纖維等共有96種。但是其致癌作用都是可以預防的。許多環(huán)境致癌因素與食物有關,因此受到普遍關注。問題是,若是“想當然”地解讀,將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一個重要的科學原則是:“毒物即劑量”,了解一下致癌物的真相,可以緩解一下我們對食品安全的焦慮,把緊張的神經放松一下,既可以讓我們理性地避開致癌因素,又可以讓我們對食物少一些無謂的擔心。
上世紀50年代以前,科學家對政府部門提出的有害物質的健康問題,只要回答“有”或“無”,“是”或“否”即可。而現(xiàn)在,對此類問題則要求回答“對健康危害有多大,嚴重到什么程度?”由此,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即對有害物質如何定量化的問題。將不良健康效應定量化,才可以對人群的健康影響進行比較與選擇,提高決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劑量決定有害物質的毒性”,因此,將有害物質濃度控制于零,是一種不現(xiàn)實的想法,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多種多樣的外來物質,一個絕對安全的沒有危險或風險的物質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有害物質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把它控制在人體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即可以認為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