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腹股溝斜疝,很多人都不熟悉,它是疝囊經過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深環(huán)突出,經過腹股溝管甚至穿出腹股溝淺環(huán),并且有可能會進入陰囊的一種疝氣,也是疝氣中比較多見的一種。那么如何治療腹股溝斜疝呢?別擔心,小編有妙招,讓我們一起去文中發(fā)現(xiàn)答案吧!
一、西醫(yī)
手術治療
我們都知道,疝氣是一種人體器官發(fā)生移位的現(xiàn)象,因此疝氣大多是可以自行愈合的,但是斜疝卻不會自行愈合,因為斜疝極有可能會發(fā)生嵌頓或絞窄,必須要進行相關的手術進行治療。
但一周歲以內的患兒,腹壁隨生長發(fā)育,強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暫緩手術。老年體弱如患有其他嚴重疾患不宜手術,可在回納疝塊后用疝托緊壓疝環(huán),夜間休息時可除去。長期使用疝托可造成疝內容物與疝囊頸粘連,一般不予推薦。斜疝的手術原則是疝囊高位結扎和疝修補。對患兒僅作疝囊高位結扎,以免影響精索和睪丸的發(fā)育和破壞腹股溝管的生理性掩閉機制。除非腹壁有巨大缺損,一般很少施行疝成形術。
疝囊高位結扎
為了消滅殘留的腹膜鞘狀突,必須在橫斷疝囊后,剝離其近端到內環(huán),該處可見到腹膜外脂肪層,其深面即為壁層腹膜。在此平面用絲線行疝囊頸高位結扎,遠端疝囊一般不必切除,囊口任其開放。
疝修補
隨著斜疝病情的逐漸發(fā)展,內環(huán)會漸漸被撐大,并且腹膜的強度也會一步步減弱。所以在進行疝囊高位結扎之后一定要進行疝修補術,否則后果比較嚴重。
疝修補應包括二個概念:即修補被撐大的內環(huán),和修補腹股溝管的薄弱部位。在修補腹股溝管之前必須先探查和修補被撐大的內環(huán),否則復發(fā)將不可避免。為此,在疝囊高位強扎后必須繼續(xù)解剖提睪肌,將其在根部切斷,更好地顯露撐大的內環(huán)及凹間韌帶,縫合凹間韌帶使內環(huán)縮小以只能容納精索通過為度。腹股溝管薄弱部位修補的主要術式有以下幾種:
1、Ferguson法
在精索淺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lián)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以增強腹股溝管前壁,適用于較小和腹股溝管后壁尚健全的斜疝。
(1)精索仍在原來位置,縫合提睪肌。
(2)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lián)合腱與腹股溝韌帶縫合。
(3)腹外斜肌腱膜重疊縫合。
2、Bassini法
將精索游離提起,于其深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lián)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以增強腹股溝管后壁,精索被移位到腹內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間,適用于較大的和腹股溝管后壁強度減弱的斜疝。判斷腹股溝管后壁、腹橫肌腱膜和腹橫筋膜的強度,可于術中用手指伸入內環(huán)到其內側的腹壁向體表方向頂出以體會其強度。該術式目前較常采用。
(1)提起精索并且將其移動到腹外斜肌和腹內斜肌之間的位置,同時在其較深的一側將腹橫腱膜弓、腹內斜肌下緣以及聯(lián)合腱同腹股溝韌帶之間進行縫合即可。
(2)腹外斜肌腱膜重疊縫合。
3、Halsted法
將精索游離提起,于其深面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lián)合腱縫合到腹股溝韌帶上,再將腹外斜肌腱膜上下兩葉在精索的深面對合或重疊縫合,精索被移位到皮下。此術式比Bassini法進一步增強了腹股溝管的后壁。適應證同Bassini法,但一般不適用于青少年,因精索移位于皮下可能影響它和睪丸的發(fā)育。
(1)提起精索,移位到皮下,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lián)合腱與腹股溝韌帶縫合。
(2)將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深面重疊縫合。
4、McVay法
用恥骨梳韌帶(Cooper韌帶)替代Bassini法中的腹股溝韌帶進行修補。于腹股溝管后壁、腹股溝韌帶上緣將腹橫筋膜切開,將其上切緣連同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lián)合腱與恥骨梳韌帶相縫恢復原有正常解剖關系。修補縫合部位深至恥骨上支,除增強腹股溝管后壁外,尚轉變了腹內壓力的傳播方向,適用于巨大斜疝和直疝。但必須注意此術式并不兼有掩閉內環(huán)的作用。內環(huán)明顯擴大者,仍應將其修補或將腹橫筋膜上切緣縫合于股鞘前壁,縮小內環(huán)以僅能通過精索為度。此術式修補部位深,操作難度較高,若不注意可能損傷股血管。
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與恥骨梳韌帶縫合,再縫合腹橫筋膜,重建內環(huán)使僅容精索通過為度。
5、腹膜前修補術
此術式的優(yōu)點是疝可更高位結扎疝囊,不破壞腹股溝管的解剖結構及其生理掩閉機制,不需切開腹股溝管處的腹橫筋膜,即可將腹內斜肌下緣、腹橫腱膜弓和聯(lián)合腱與腹股溝韌帶或恥骨梳韌帶縫合。它尤其適用于復發(fā)性腹股溝疝,可避開原手術造成的粘連和疤痕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