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肢部:環(huán)跳、髀關、伏兔、血海、風市、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昆侖、解溪等穴,下肢屈肌群。
3.常用手法
按壓法、指揉法、魚際揉法、抹法、拿法、掃散法、搖法、搓法、抖法、捻法、擦法等,及關節(jié)運動法。
4.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若不能俯臥或不能較久俯臥者可改為側臥位,患側在上),醫(yī)生立于患側。
從肩并起施以掌根按揉法,自肩后、上背、經骶棘肌而下至腰骶部,并上下多次往返按揉骶棘肌。
在按壓背俞穴基礎上,重點按壓隔俞、肝俞、三焦俞、腎俞等穴,及督脈大椎、筋縮、腰陽關等穴,約5分鐘。
繼以上體位,在患側臀部施掌根按揉法和按壓環(huán)跳、居器等穴相結合,并配合做髓關節(jié)內、外旋轉的被動運動。
按壓承扶、殷門、委中、承山諸穴;掌根按揉股后窩,小腿后屈肌群;
重點是拿、捻跟腱并配合踝關節(jié)背伸的被動運動??偣布s5~6分鐘。
患者仰臥位,醫(yī)生立于患側。先掌根按揉三角肌,指揉肩三穴,拿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
以肱三頭肌為主,并配合肩關節(jié)外展、外旋、內旋、內收、前屈等被動運動。
繼而指揉曲池、手三里拿前臂橈側肌群和前臂尺側肌群,配合肘關節(jié)屈伸的被動運動;
再指揉外關、陽池,拿合谷,按揉大、小魚際肌,指揉掌側骨間肌和背側骨間肌,并配合腕關節(jié)屈伸、尺偏、橈偏的被動運動;
捻、抹、搖諸掌指、指間關節(jié)結束治療,總共約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