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增強體力
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
金秋時節(jié)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應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4、預防疾病
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發(fā)病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猝死?;加新灾夤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復發(fā)、病情惡化。
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警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藥品,以防萬一。
5、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
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fā)病率極高,發(fā)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后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6、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fā)生。因此,入秋之后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7、調理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8、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總結:閱讀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對寒露是什么意思詳細的了解了,寒露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個節(jié)氣,它意味秋季正式來臨,天氣將逐漸變冷,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所以此時一定要注意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