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部分北方地區(qū)來說,已經(jīng)進入了供暖季。往往是室內(nèi)空氣特別干燥的時候,很多女性都有這樣的感覺:早上起床時口干舌燥、嗓子疼。在暖氣或空調(diào)房里待久了,就會感覺渾身燥熱、皮膚干燥,連眼睛都變得干澀起來。這些表現(xiàn)就是所謂的“暖氣燥”。如何應(yīng)對一到供暖季人就“燥”起來?潤燥方法其實不止于飲水。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講一下冬天如何去除暖氣燥。
冬日巧滋潤 趕走“暖氣燥”
補水方式不對滋潤效果幾乎為零
干燥環(huán)境下,喝水是人自然的反應(yīng)。但如何喝水、喝什么水我們常常搞錯。營養(yǎng)專家表示,首先,喝水的時機不應(yīng)等到感覺口渴時再喝,而是應(yīng)該在每餐飯前和兩餐之間主動補充水分。如果本身不是疾病狀態(tài)的身體干燥,在大量飲水的同時仍然感覺無法解決干渴的問題,就要考慮補水的方式是否需要調(diào)整。
我們平時所喝的白開水、純凈水、礦泉水等純水,用于補水效果往往并不是好的,因為這類飲用水會很快地通過消化道進入血液,然后從腎臟排出,滋潤咽喉和消化道黏膜的時間很短。相比較而言,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的水就要好得多。這類水主要包括加入少量糖、淀粉和各種植物膠質(zhì)的水。碳水化合物是一種親水物質(zhì),它們會吸附很多水分子,延緩水分的吸收速度,阻止它們很快地被排泄掉,有更多的時間滋潤消化道黏膜,讓水分更長時間的留在身體當(dāng)中。
在糖類中,果糖對水分的親合程度是好的,其“吸濕”效果要遠遠高于蔗糖、葡萄糖。在不易結(jié)晶的天然蜂蜜如荊條蜜、槐花蜜中主要含有的都是果糖。用這樣的蜂蜜以溫水沖調(diào)成有淡淡甜味的淡蜂蜜水,小口小口地慢慢咽,會感覺口腔和咽喉黏膜的干渴感明顯緩解。當(dāng)然,不少水果如葡萄、梨、香蕉、柿子、西瓜等也都富含果糖,干燥時節(jié)可以多吃一些。
另外,以植物膠質(zhì)、淀粉為主要成分的飲品也是補水的絕佳選擇,比如銀耳羹、燕麥粥等。這些黏糊糊的湯羹可以讓水分更長時間地停留在黏膜上,同時,由于他們不能被人體消化,可以把水分一直帶入大腸,令大便也得以增加水分,更為柔軟,避免干燥。
“暖氣燥”應(yīng)對之少食辛辣濃咸
含鈉加工食品攝入過多會帶走大量水分
干燥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飲食不當(dāng),如吃辛辣、濃咸、干燥食物過多,無形中就會增加水分的消耗。
眾所周知,鹽具有極強的吸水性,用鹽腌制過的食品會出水,我們的身體也是同理。如果菜肴的口味太重或者攝入含鈉加工食品過多,鹽進入血管之后就會升高血液的滲透壓,組織中的水分子就會被它所吸引進入血管,其結(jié)果就是血容量增加、血壓上升,組織中的水分卻會減少,自然就會干燥。與此同時,腎臟也在努力從尿液中排出鹽分,以保持血統(tǒng)量和滲透壓的正常,當(dāng)鹽離開身體的時候要帶走大量水分,此時會讓人體更為干燥。
辣椒雖然不會增加人體血液的滲透壓,卻能夠使皮膚血液循環(huán)加快,身體發(fā)熱,增加出汗量,導(dǎo)致人體水分的損失。
至于堅果炒貨之類的食物是秋冬時節(jié)里大家的愛。油炸花生、炒葵花籽、各種烤制堅果本來就是低水分食品,再經(jīng)過高溫加工去掉水分,就會形成非常干燥的狀態(tài)。它們所含的蛋白質(zhì)是親水物質(zhì),非常渴求把加工中丟失的水分“搶”回來。因此,這些食物一旦吃下去,口腔、咽喉黏膜中的水分就會被無情地奪走,令人產(chǎn)生口干舌燥之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炒貨往往都含有很高的鹽分,對嬌嫩的黏膜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