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崖
舍身崖舍身崖位于日觀峰南,又名愛身崖。三面都十分陡峭,下邊就是深淵。古時常常有人祈求神靈,顯其誠心,跳崖獻身,以求神靈祛父母病災。明萬歷初年巡撫何起鳴為防這種無謂之死在崖側筑墻阻攔,又把這里更名為愛身崖。清康熙年間又有知泰安州事張奇逢重修圍墻,而且派更夫守護。1965年在圍墻南端開了一個圓門并順崖畔建了憑眺石欄。
崖上有一塊巨石,高約3.3米,石旁大書“瞻魯臺”,又稱幡桿石。傳說孔子曾登上這里遙望魯都曲阜。石上有1983年趙樸初題的“造化鐘神秀”、周而復題“煙橫云倚”等題刻。石東北有平坦巨石在懸崖邊上,稱為可止臺,上邊有宋代政和年間題名。崖南壁半腰有石龕造像,內雕文殊騎獅,粗獷凝重,疑為北宋造像。
左側3米處有“元二年(1087年)禹城縣、應王府、雍丘縣、鄆城衡政”等題刻;右側5米處有題刻“入內內侍省內侍高品皇甫繼明、入內內侍省內兩頭供奉官周德政、右司諫直史李迪”等。
長壽橋
泰山風景區(qū)泰山黑龍?zhí)渡希幸粯蝻w架東西,似龍?zhí)稒M生一道濃眉,與游人傳情;如山澗躍出一條彩虹,為龍?zhí)对鲎思由?。橋身朱紅,與兩岸青山相映成趣;人行其上,鳥瞰龍?zhí)秳倬?,縱觀西溪豁達之秀色。這便是引人注目的長壽橋。
四大奇觀
旭日東升
旭日東升是泰山迷人的奇觀。拂曉,天晴氣朗,萬壑收暝,東方一線晨曦由灰暗變淡黃,又由淡黃變成橘紅。繼而,天空云朵赤紫交雜,瞬息萬變。滿天彩霞與地平線上的茫茫霧氣連為一體,云霞霧靄相映。日輪掀開云幕,冉冉升起,宛若飄蕩著的宮燈。頃刻間,金光四射,群峰盡染。
然而,這只不過是一般的陸地日出,而那海上日出,更為壯觀。赤輪乍啟,海面半吞半吐,欲上而止,跳蕩恍惚,仿佛有二日捧出。有時還能看到罕見的日珥。明代于慎行在《游泰山記》中說:“頃之,平地涌出赤盤,狀如蓮花,蕩漾波面,而燁煒不可名狀,以為日耶!
又一赤盤大倍于先所見,側立其上,若長繩左右汲挽,食頃乃定。”清代孔貞D043在《泰山紀勝》中稱:“才一轉睫,悠忽半體,若月弦就望,厥色殷紅,韜光不耀,輪騰而上。少頃,日中忽如一燈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葫蘆。上黃白,下紫赤,類薄蝕狀。”
晚霞夕照
當雨過天晴,天高氣爽,夕陽西下時,仰望西天,朵朵殘云如峰似巒,道道金光穿云破霧,直瀉人間。在夕陽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鑲嵌著金燦燦的邊框,閃爍著奇異的光輝。若云海恰在此時出現(xiàn),滿天的霞光便映照在“大海”中,景色壯麗。待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了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峰巒似在燃燒,色彩瑰麗動人。
黃河金帶
夕陽西下時,舉目北眺,在泰山西北層層峰巒的盡頭,可看到黃河像一條金色的帶子閃閃發(fā)光,或河水反射到天空,形成蜃景,波光粼粼,黃白相間,如同金銀鋪就一般,從西南至東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處。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像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
隆冬霧淞
泰山隆冬,朔風冽冽,寒氣逼人,氣溫常在攝氏零下20度左右,多出現(xiàn)霧凇奇觀。霧凇又叫樹掛,潮濕氣流緩行過山,經(jīng)過抬升冷卻后凝結成霧,在運動中觸及樹枝、電線、房頂、巖崖即急速凍結為冰粒,如此層層重疊,便形成茸毛狀蓬松的冰粒隆冬霧淞層,即霧凇。霧凇形成后,殿宇似罩上絨毯,大地像鋪上潔白的毛氈,巖石變成璞玉,枯枝化作珊瑚,灌木叢綻開花朵,再經(jīng)陽光照射,五光十色,絢麗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