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揚州市城西北,六朝以來即為風景勝地,清乾隆時期盛極一時,成為揚州雍容華貴象征。春有煙花三月賞花游園會;夏有瘦西湖之夏荷花節(jié);秋有金秋菊展;冬有迎春花展。
瘦西湖景區(qū)現有:御碼頭、五亭橋、西園、冶春園、綠楊村、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四橋煙雨、虹橋、長堤春柳、葉園、徐園、長春嶺、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梅嶺春深、湖上草堂、綠蔭館、吹臺、水云勝概、蓮性寺、 鳧莊、五亭橋、白塔晴云、二十四橋景區(qū)等景點。
在瘦西湖“L”形狹長河道的頂點上,是眺景佳處。由歷代挖湖后的泥堆積成嶺,登高極目,全湖景色盡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構堂疊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為瘦西湖引人處。有“ 湖上蓬萊”之稱。
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于巧“借”: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嶺上為風亭,連同嶺下的琴室、月觀, 近處的吹臺,遠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個瘦西湖景區(qū)裝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許多嫵媚之氣。
景點介紹
五亭橋
不但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揚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
五亭橋的橋墩由12大塊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每到滿月之夜,五亭橋下十五個橋洞中每個洞都含著一個月亮。
二十四橋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
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白玉欄桿24塊欄板。關于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