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揚州城西北的蜀岡中峰,是始建于南朝劉宋時期的古剎。大明寺及其附屬建筑,因其集佛教廟宇、文物古跡和園林風光于一體而歷代享有盛名,是一處歷史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寶藏。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大明寺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歷朝歷代不乏麗辭華章。山門外東偏壁上,面南嵌著一方石刻,上有擘窠書“淮東第一觀”五字。此碑石立于清雍正年間,由揚州知府高士鑰提議,用宋代詩人秦少游贊頌大明寺景觀的句意書刻,字由金壇書法家蔣衡書字。
北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轄區(qū),文學家蘇轍(子由)與秦觀(少游)暢游大明寺,作詩唱和?;礀|第一觀秦少游詩末句為:“游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
自此,大明寺景區(qū)為“淮東第一觀”而名聞天下。清代,雍正帝曾為大明寺題聯(lián):“萬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風隨禪錫鳴。”乾隆題聯(lián):“淮海奇觀別開清凈地,江山靜對遠契妙明心。”大明寺東側晴空閣北院東廊壁上,嵌有清代書法家鄧石如的篆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碑刻,乃國內(nèi)罕見的篆書之寶。
書寫這部心經(jīng)時,61歲的鄧石如住在山寺月余,每日薰沐素食,躬親監(jiān)刻,以示脫俗。此碑書刻精湛,章法雄渾,是鄧石如的第一杰作。在大雄寶殿的東廊南壁上,還嵌有鄧石如的篆書石刻一方:“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更攜書劍客天涯。”亦為鄧氏石刻珍品。
2006年05月25日,揚州大明寺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寺內(nèi)前院有一株高丈余的瓊花樹,樹葉繁茂,春天花開白如玉盤,有“揚州瓊花,世間無雙”之譽。唐代鑒真大師曾主持此寺,傳經(jīng)講律。今大明寺內(nèi)的鑒真紀念堂為唐代風格建筑,于1963年鑒真圓寂1200周年時奠基,1973年建成,正殿須彌座上供奉的以干漆夾貯制作的鑒真坐像,閉目冥思,神態(tài)堅毅安祥。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寶殿西側的“仙人舊館”內(nèi),為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揚州任太守時建。今堂內(nèi)還掛有“風流宛在”、“坐花載月”的匾額,堂北檐掛林肇元題“遠山來與此堂平”匾額。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一年一度的揚州迎新祈福盛典在寺內(nèi)舉行,屆時將舉行開啟山門、迎賓入園、法會祈福、福灑眾身、舍利出塔、沐浴佛光、撞鐘吉祥、共獲如意等祈?;顒?,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