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棗
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jīng)》中就有“大棗安甲養(yǎng)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宜經(jīng)常服用大棗。
健脾也可用山藥、白術、意米、土豆、白扁豆、紅薯等,通常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效果會更好。
調理脾虛食療方
香菇牛肉湯
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湯沸后入香菇,再撥進牛肉片,同時點入適量味精、食鹽、香油,煮沸后即可。
炒牛肚土豆絲
熟牛肚50克切絲,土豆(馬鈴薯)80克,切絲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鍋熱后加入少許蔥絲和碎蒜,遂入肚絲土豆絲爆炒,并點入適量牛肉湯和鹽、味精,土豆絲丸成熟即可。
百合粥
百合、蓮子、薏米各適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調味食用。
栗子煲粥
栗子肉20~30克,大米100克,同煮,加白糖或油鹽調味食用。
荔枝粥
去核干荔枝5~15枚,大米100克,同煮粥,加白糖適量食用。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其病情比較繁雜,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經(jīng)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xiàn)。
1.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后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jié)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在脾氣虛見癥基礎上,有氣陷臨床表現(xiàn),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tǒng)血。在脾氣虛見癥基礎上,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xiàn),如月經(jīng)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結語:在日常的生活中脾虛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女性比較容易脾虛,而生活中調理脾虛的方法也是比較多的,食療就是比較常見的方法之一,有許多的食物是可以幫助我們調理脾虛的,本文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了這樣的食物,大家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