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動脈和微動脈的結構特點
管徑在0.3~1mm之間,為小動脈,管壁結構與中動脈相似,但各層均變薄,內彈性膜明顯,中膜含數(shù)層平滑肌,外彈性膜不明顯,平滑肌舒縮可使管徑變小,增加血流阻力,因此小動脈也稱外周阻力血管;管徑在0.3mm以下者為微動脈,管壁由內皮和1~2層平滑肌構成,外膜較薄。
3.大動脈的結構特點
大動脈又稱彈性動脈,如主動脈、肺動脈、無名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和髂總動脈等。大動脈與中動脈是漸變的,其間沒有明顯界限。
內膜比中動脈內膜厚,內彈性膜與中膜的彈性膜相連續(xù);中膜:厚,主要由40~70層有孔的彈性膜構成,故又稱彈性動脈。
在彈性膜之間還有平滑肌及少量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外膜較薄,由結締組織構成,其中有營養(yǎng)血管、淋巴管、神經等。
外彈性膜與中彈性膜相連,故分界不清。中醫(yī)的動脈:動乃數(shù)脈,見于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
動脈的結構特點非常多,我們是不是都了解清楚了呢?我們身體有很多處動脈,我們一定不能讓身體的動脈受到傷害,如果動脈受傷流血了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肱動脈自大圓肌下緣處續(xù)腋動脈,沿肱二頭肌內側緣下行至肘窩平橈骨頸處,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肱動脈主要營養(yǎng)臂部和肘關節(jié)。
主要的分支有肱深動脈,分支布于肱三頭肌,并有支參加肘關節(jié)動脈網。
橈動脈(a.radialis)自肱動脈分出,沿前臂橈側下行于前臂前群肌間隙內,在行程中除分支參與肘關節(jié)網和營養(yǎng)前臂肌外,還發(fā)出:
1.掌淺支
在手掌與尺動脈末端吻合成掌淺弓;
2.拇主要動脈
分布于拇指兩側和示指橈側緣。尺動脈(a.ulnaris)沿前臂尺側下行于前臂前群肌間隙內,除發(fā)分支至前臂尺側諸肌和參加肘關節(jié)網外,還發(fā)出:
1.骨間總動脈
分支至前臂肌和尺、橈骨;
2.掌深支
在掌深部與橈動脈末端吻合成掌深弓。
結語:對于受傷動脈的位置我們是不是了解了呢,我們了解清楚動脈的位置之后一定要注意保護我們的動脈不要受到傷害,如果動脈不小心受傷了將會很嚴重。動脈的血流速度很快,我們需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