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野菊花又名山菊花、路邊菊、野黃菊花等,全國大部分省區(qū)都有出產(chǎn),野生于山坡草地、灌木叢、路邊。野菊之名始見于《日華子本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有收載。野菊花呈類球形,黃綠色至棕黃色,氣芳香,味苦。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而花完全開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氣者,質(zhì)次。
貢菊
貢菊也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與杭菊、滁菊并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chǎn)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chǎn)于旅游勝地黃山風景區(qū)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清涼峰之間,盛產(chǎn)于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品質(zhì)優(yōu)良,色、香、味、型集于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特產(chǎn),馳名中外。
飲用貢菊按外形、花色、花瓣、花蒂、氣味等指標分為一級到三級:
一級:花朵大,圓形,白色,花瓣70%展開,花瓣密,花心淡黃色,均勻無散花,花蒂綠色, 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zhì);
二級:花朵中等,圓形,白色, 10~2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 ,花瓣較密、較均勻, 花蒂綠色, 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zhì);
三級:花朵小,圓形,白色,20~3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有散瓣,不均勻,花蒂大部分綠色,氣芳香,味甘苦,雜質(zhì)低于0.5%。
滁菊
滁菊主要產(chǎn)于安徽滁州。滁菊偏于平肝陽,常用于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zāi)垦5劝Y,高血壓中醫(yī)辨證屬肝陽上亢者可將滁菊、決明子代茶飲。《本草拾遺》記載菊花可“作枕明目”,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屬肝陽上亢者可使用滁菊做成的藥枕。滁菊以藥用聞名。1862年《木草害利》就有記載可見滁菊出名至少有150年左右的歷史。建國前,滁菊的主產(chǎn)地在安徽的滁縣、定遠一帶,建國初,全椒的復興、西王盛行栽種滁菊,隨之主產(chǎn)區(qū)又南移至馬廠、三合一帶。20世紀60年代全椒的滁菊產(chǎn)量超過了滁縣,以后全椒一直是滁菊的主產(chǎn)區(qū)。
清朝光緒年間《滁州志》曾記載“甘菊產(chǎn)大柳(今南譙區(qū)大柳鎮(zhèn))者佳謂勝于杭產(chǎn)而不可多得”。早在北宋年間,當?shù)厝藗兙陀贸兆龈恻c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每有親友相聚、賓朋相逢多以滁菊款待和饋贈。歐陽修的前任滁州太守王禹偁在其《甘菊冷淘》中對滁菊入饌曾作過精彩描述:“經(jīng)年厭梁肉,頗覺道乏渾。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餐。”清朝光緒元年被朝廷納為貢品,故有“滁州貢菊”之稱。1862年《本草綱目》云:“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為上?!苯艿轿覈嗅t(yī)、中藥行業(yè)的重視,《中華藥典》、《中藥志》、《中藥大辭典》、《中國植物志》、《本草綱目》等數(shù)十種國家刊物都對滁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高度評價。2000年后,產(chǎn)品暢銷全國并出口港、澳、臺地區(qū)和東南亞國家。
懷菊
懷菊花不僅讓人悅目,采摘下的菊花可制成保健茶。每年十月底,菊花茂盛之時,產(chǎn)于河南省古懷慶府(今焦作地區(qū))的懷菊花被采摘下來,經(jīng)過蒸氣殺青之后,曬干至含水率70%以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時,便可備用。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認為,懷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F(xiàn)代醫(y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zhì)、調(diào)節(jié)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jié)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干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松弛神經(jīng)、舒緩頭痛的功效。
結(jié)語:其實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菊花茶的功效,但是對于菊花茶的種類究竟有多少很多人都不是太清楚,今天,我們看了文中的介紹,知道了菊花茶的分類,知道了各種不同品種之間的區(qū)別,大家以后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功效選擇不同的菊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