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西葫蘆致癌
“西葫蘆、大蒜、洋蔥等蔬菜一經高溫煎炒會產生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近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fā)表的《首個總膳食研究報告》引發(fā)了人們對烹制蔬菜的擔憂。
要說烤肉、腌肉易產生致癌物,一點也不稀奇,但這炒蔬菜怎么也會致癌呢?本報就此采訪國內專家,為您餐桌上的健康支招。
炒西葫蘆排致癌首位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fā)布的研究報告稱,該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間,共收集了133種食物樣本,包括肉類、蔬菜、豆類及麥制品等。
結果發(fā)現(xiàn)樣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類所含高,平均達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該中心又將22種蔬菜樣本送到實驗室,將它們分別用1200瓦和1600瓦電力的電磁爐不加食油干炒,時間為3分鐘和6分鐘。
結果發(fā)現(xiàn)炒菜時間越長、溫度越高,蔬菜釋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檢測結果無異。
其中,西葫蘆高溫加熱后釋放出的丙烯酰胺多,平均每公斤高達360微克,僅低于零食類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條(390微克)。
大蒜、洋蔥在高溫烹調后,平均每公斤分別釋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
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燈籠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蘭(61微克)、絲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進入前十名。
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莧菜在炒制后,釋放出的丙烯酰胺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另外,報告顯示,香港人每日膳食中,平均攝入丙烯酰胺量為每公斤體重0.21~0.54微克,暴露限值介于334~1459。
而中國內地居民平均每日丙烯酰胺攝入值為每公斤體重0.286~0.49微克,暴露限值在367~1069之間。
一般來說,暴露限值越小,對公眾健康值得關注的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偟膩碚f,香港和內地都處于“值得關注”的水平。
專家解釋蔬菜致癌原理
關于老百姓對炒蔬菜致癌的疑問,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顧問醫(yī)生何玉賢解釋,含有天門冬酰胺和還原糖的食物,經過120攝氏度以上高溫炒制,會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丙烯酰胺。
天門冬酰胺是天然的氨基酸,在豆類、蔬菜中的含量較高。不同蔬菜中天門冬酰胺含量不同,因此釋放出的丙烯酰胺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