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論述
1.《本經(jīng)》:主胸中邪氣熱結痛,歪僻面腫。
2.《本草經(jīng)集注》:殺莨菪毒。
3.《別錄》:解結散血,愈漆瘡,養(yǎng)筋益氣。 4. 崔禹錫《食經(jīng)》:主查鼻惡血,明目醒酒。
5. 孟詵:主散諸熱,治胃氣,理筋脈,消食。醋食之,利膠節(jié),主五臟中煩悶氣。
6.《本草拾遺》:蟹腳中髓、腦.殼中黃,并能續(xù)斷絕筋骨,取碎之微熬,納瘡中筋即連也。
7.《日華子本草》:治產(chǎn)后肚痛血不下,并酒服;筋骨折傷,生搗炒署良。
8.《滇南本草》:山螃蟹強壯筋骨,并能橫行絡分。
9.《綱目》:治瘧及黃疸;搗膏涂疥瘡癬瘡;搗汁滴耳聾。鹽蟹汁,治喉風腫痛,湖含細咽即消。
10.《本經(jīng)逢原》:生搗涂火燙。
11.《隨息居飲食譜》: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yǎng)筋活血,治疽愈核。
古籍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jīng)》
①陶弘景:“蟹類甚多,蝤蚶、擁劍、彭螖皆是,并不入藥,惟蟹多有用。未被霜,甚有毒,云食水茛所為,人中之,不即療多死。服冬瓜汁、紫蘇汁及大黃丸皆得瘥。”
②《綱目》:“蟹,橫行甲蟲也。雄者臍長,雌者臍團,生于流水者色黃而腥,生于止水者色糾而馨。”“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為佳品,但久留易沙,見燈亦沙,得椒易腦,得皂莢或蒜及韶粉可兔沙、瞋,得自英則黃不散,得蔥及五味子同煮則色不變。藏蟹名曰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