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
1.嬰兒臍疝
大多數(shù)臍疝通過臍部筋膜環(huán)的逐步收縮而在一歲內自愈。因此2歲前,除非嵌頓,可觀察等待。采用非手術療法促使自愈。如滿2周歲,臍疝直徑超過1.5厘米者,宜手術治療。
沿臍口1厘米處,沿臍作半圓形切口,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顯露腹直肌前鞘,疝環(huán)及疝囊,正中切開腹白線,游離疝囊,還納疝內容物,在疝環(huán)處切除部分疝囊后,給予縫扎,然后將兩側腹直肌鞘緣(即腹自線)間斷縫合,后縫合皮膚。
2.成人臍疝
宜早手術治療,嵌頓時緊急手術。圍繞臍部作一橫行橢圓形切口,分離疝囊直至頸部,分離粘連,在疝囊頸部切斷,將疝囊連同緊密粘連的難以分離的大網膜和多余的皮膚切除。
盡可能的游離疝環(huán)周圍的腹橫筋膜、腹膜。以橫形對合縫合,在上下兩側游離腹直肌及其腱膜,必要時作重疊縫合。
臍疝俗稱“氣肚臍”,為先天性,是新生兒和嬰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之一。
臍帶脫落后,臍部瘢痕區(qū)由于胎兒階段臍帶從腹壁穿過,是腹壁一先天性薄弱處;在嬰兒期,兩側腹肌未完全在中線合攏,留有缺損,在醫(yī)學上稱為臍環(huán)。
當哭鬧過多、咳嗽、腹瀉等促使腹內壓力增高時,便會導致腹腔內容物,特別是小腸,連同腹膜、腹壁皮膚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形成臍疝。
臍疝形成的原因
1、家族遺傳
嬰幼兒臍疝是腹腔內容物經臍環(huán)向外突出的一種先天性疾病,發(fā)病率僅次于先天性腹股溝疝,發(fā)病率約為2.6%,女孩多于男孩,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有家族傾向并與種族有關。
2、長期便秘
嬰幼兒長期便秘和哭鬧也能促使臍疝的發(fā)生。疝內容物多為大網膜,隨后還可有小腸,結腸等。嬰兒臍疝是能夠自愈的,家長需要做好護理。
臍疝的癥狀
嬰兒臍疝多屬易復性疝,較常見,嵌頓少見。下面了解下嬰兒臍疝的癥狀。
1、當啼哭、站立和用勁時,臍部膨脹出包塊,直徑1~2厘米,無其他癥狀,常在洗澡、換衣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
2、多呈半球形或圓柱狀,腫物頂端有一小瘢痕,是為臍痕。
結語:嬰幼兒是非常易患上臍疝的,患上臍疝會孩子感到很痛苦,所以一定要多加注意,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才能好得更快,千萬不要小看了臍疝帶來的危害,尤其是新爸爸新媽媽更要注意了,上文中有給大家列舉一些相關內容,相信大家都有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