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相信大家都是非常害怕的,可以說中國人如果患上了癌癥大部分的人都是被嚇死的!其實癌癥沒有那么恐怖,癌癥轉移是什么意思呢,癌癥轉移的癥狀都有哪些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癌癥專業(yè)能活多久呢?
癌癥轉移了 是不是等于宣判死刑
在以往,發(fā)現癌癥轉移往往被視為“宣判死刑”,連不少醫(yī)生都會認為這樣的患者僅僅適合姑息治療來平靜走過后一程。不過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這一觀念早已被打破,相當一部分轉移癌患者在接受系統(tǒng)性治療后,可以獲得帶瘤長期生存,甚至于治愈癌癥!
什么是癌癥轉移?
出現轉移灶,一般而言便意味著患者的腫瘤已經進入了進展期。早期的腫瘤在生長到一定程度后,便幾乎不可避免地會通過多種途徑,將癌細胞播散到周圍淋巴結、較遠處的淋巴結,或是其他器官。這些癌細胞會很快在適合的部位種植,“另起爐灶”逐漸增長,從而帶來各種癥狀。癌癥的檢查中,分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常見的TNM分期系統(tǒng)中,淋巴結轉移以Nk(k通常為0-3之間的數字)表示,遠處轉移則以Mk(k=0或1)表示,數字越大,意味著進展程度越高。
除了常見的在發(fā)現腫瘤之后查出轉移灶以外,5%~10%的癌癥患者,在發(fā)現被證實(例如有組織病理學證據)的轉移灶時,可能找不到原發(fā)病灶,也就是“原發(fā)灶不明的轉移癌”。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則一般是因為原發(fā)病灶過于隱匿,在初始的檢查中被不小心漏掉。以往認為原發(fā)灶不明的轉移癌患者幾乎沒有治療價值,但實際上,檢查手段(如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也就是PET)的進步使得大多數患者終能夠發(fā)現原發(fā)灶,高達1/4的此類患者更有可能通過積極的抗腫瘤療法,延長生存期甚至得到治愈。
哪些轉移癌適合積極治療?
當然,盡管關于轉移癌的研究數據十分充分,依然有很多類型的轉移癌并不適合積極治療,或是積極治療帶來的效果有限但副作用明顯。因此,區(qū)分轉移癌的類型和特點十分必要。一般而言,患者需要有一定的身體素質,以應對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療法的副作用和一些具有侵入性的治療措施。有時,如果患者的身體素質特別好(盡管非常少見),即使他所患的癌癥治療價值不是特別高,積極治療也能延長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
下列幾種腫瘤對化療等積極治療有著極好的反應,倘若患者能耐受高強度的根治性治療,往往可以治愈:
睪丸癌:無論轉移情況、組織學類型如何,80%以上的轉移性睪丸癌可通過聯合化療治愈,而且如果在化療后復發(fā),再次化療仍可治愈;
滋養(yǎng)細胞腫瘤:如絨毛膜癌,在聯合化療下生存率可突破80%,肺轉移患者化療后只有4.2%的患者復發(fā),其他器官(如腦、肝)轉移的患者化療后也只有9.1%的患者復發(fā);
霍奇金病(霍奇金淋巴瘤):進展期霍奇金淋巴瘤在強聯合化療下,可以獲得高80%的治愈率,而且如果在化療后復發(fā),再次化療有93%的幾率完全清除腫瘤證據,45%的幾率存活超過20年。
除此之外,具有下列特征的原發(fā)灶不明的轉移癌,可以通過積極治療,獲得較好的生存結果:
1.組織學顯示為低分化癌癥或腺癌,侵犯部位為縱膈、后腹膜、淋巴結或肺的轉移癌;
2.累及一組淋巴結的惡性黑素瘤,這類腫瘤即使僅切除淋巴結,5年生存率也有近30%;
3.女性患者的腺癌,腫瘤侵犯的部位為腹膜表面。
然而在部分情況下,轉移癌的治療幾乎沒有意義,或是療效和副作用、治療費用嚴重不相稱(但參與臨床試驗可能會獲益):
1.患者的體質太弱,或合并有其他嚴重的系統(tǒng)性疾病,以至于無法耐受化療或是靶向治療;
2.胰腺癌、肝癌、膽管癌、膠母細胞瘤等侵襲性極強的腫瘤,且患者的體質不適合靶向治療、聯合化療等手段;
3.對積極治療沒有任何反應,或是取得反應后很快便復發(fā)的腫瘤,但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統(tǒng)腫瘤,以及一些可以從補救治療或靶向治療中可以獲益的腫瘤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