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令患兒俯臥在滾筒上,雙手交替支撐,做向前向后爬行的動作,增加肩胛帶的自主控制,提高上肢的穩(wěn)定性及分享動作。
(5)治療師一側下肢伸展,另一側下肢膝關節(jié)屈曲,患兒坐于治療師伸展側的下肢上,兩下肢放于屈曲側的下肢上,患兒兩膝屈曲,這種臀低足高的體位可以抑制角弓反張。治療師兩手扶持 患兒兩肩,將肩向下方按壓,出現(xiàn)頭部與肩的分離后,繼續(xù)從肩部開始向下方進行有節(jié)奏的按壓,增強軀干的控制能力。
4、腦癱康復之爬行訓練
(1)兩手支撐的完成。兩肘支撐和抬頭是兩手支撐的前提。兩手支撐,胸離床,頸椎和腰椎進一步伸展,重心向后移至腹部是腹爬的前提。
(2)四爬位的實現(xiàn)。用兩手和兩膝將身體支起,重心進一步向后移至膝部,并可用一側上肢支撐上半身體重,用另一側下肢支持上半身體重,這是解放一側上肢或下肢實現(xiàn)前進運動的前提。
(3)立直和平衡反射的進一步完善。迷路立直、視性立直、軀干立直是四爬位的前提,平衡反射是重心移動(前后左右)維持四爬位平衡的前提,如無這兩個前提,即使能用手膝位起立,也不能實現(xiàn)爬行運動。
(4)從腹爬位到四爬位再到腹爬位姿勢變化的能力。對于姿勢變化的調節(jié)對靈活爬行是很重要的,一個會爬的兒童可隨意進行四爬、腹爬或高爬。
(5)四肢交互運動模式的完成。規(guī)范的爬行運動必須是一側上肢和對側下肢同時伸屈,兩側交互進行,這是在系統(tǒng)發(fā)生過程中形成的固定模式,該模式發(fā)育不完善,爬行也就不能完善。
(6)側臥位單肘支撐的完成。側臥位是身體接地面積減少,而單肘支撐下半身體重時,接地面積進一步減少,這需要有完善的平衡功能才能完成。這種姿勢如能完成,說明平衡功能已發(fā)育成熟,是四爬運動即將開始的重要標志。
5、腦癱康復之站立訓練
(1)、單膝立位訓練。
(2)、雙膝立位訓練。
(3)、單、雙膝立位轉換訓練。
(4)、扶站訓練。
(5)、姿勢轉換訓練。
(6)、立位姿勢控制訓練。
(7)、骨盆控制訓練。
(8)、從坐位到立位轉換的訓練。
(9)、從立位到坐位的轉換訓練。
6、腦癱康復之行走訓練
(1)對于那些屬于偏癱型的腦癱患兒來說,如果他的患側肌張力較高,在行走時,家長可以用手牽住他的患手,那么,一方面可被動地使他患側上肢得到充分伸展,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在行走中,患側上肢肌張力的增高。
反之,患側肌張力較低或接近正常時,我們牽拉患兒的健手行走時要比牽拉患手行走有益行多。因為,患兒的患側在行走中,可逐步學會一正常的行走姿態(tài)。如:在邁步時,體于的旋轉,向前擺動手臂等。
(2)患兒在步行時,家長需站在患兒前方,用雙手牽住他的雙手(注意保持患兒雙肘關節(jié)伸直)輔助他慢慢地把雙腳放平后再走。若患兒已有了一定的的行走能力,我們也可以讓他雙手借助一手推車椅子等較穩(wěn)固的物件行走。扶手的高度應以患兒體干略微前傾,雙肘伸直為準。
(3)若患兒站立姿式呈膝關節(jié)過伸展位,家長輔助患兒行走的方法與上述方法類似,只是家長雙手借助或其它物件扶手的高度應略微低一些,以便患兒在行走時,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能維持一較小的屈曲位。
1、出生前腦癱的預防:積極開展早期產前診斷,胎兒預測,開展優(yōu)生優(yōu)育宣傳教育,增進孕婦健康,防止發(fā)生先天性疾病。
2、孕婦應該注意:避免病毒感染,如流感,風疹等。特別是在妊娠10~18周是胎兒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迅速時期,此時更應注意防止感染。
3、禁止吸煙,飲酒: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和放射線的照射,不要過多地做B超檢查,好不看電視。
4、出生過程中腦癱的預防:造成腦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分娩過程中引起胎兒窒息和顱內出血,因此要預防早產、難產。做好難產胎兒的各種處理,這是預防腦癱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5、一旦出現(xiàn)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等病癥,要積極進行治療,減少對新生兒的損害。
6、腦部感染,腦血管疾病,腦外傷等均可引起后天性癱瘓:因此要加強預防措施,防止發(fā)生上述疾病是預防后天性腦癱的根本。一旦發(fā)生上述情況,要及時住院治療。
總結:通過上文的了解相信大家已經對腦癱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癥狀已經有了了解。在出現(xiàn)以上癥狀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掉以輕心,要及時的帶孩子去醫(yī)院進行醫(yī)治,同時上文中也跟大家講述了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從哪些方面來預防腦癱,希望家長朋友們一定要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