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疝氣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那你知道疝氣的癥狀有哪些嗎?生活中有哪些治療疝氣的偏方呢,在做完疝氣手術后吃什么好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疝氣的癥狀有哪些
1、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后數(shù)天、數(shù)月或數(shù)年后發(fā)生。
2、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干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在白天,小孩跑跳時腫物會由小變大,
但是無明顯痛感。晚上時會腫物縮小或者回納人腹腔,并伴有腸鳴音。腫物縮小或還納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膚皺折。但在哭鬧、運動、咳嗽、解便后等情況,腫物變的特別大,摸上去較堅實,腹痛加劇并出現(xiàn)嘔吐、腹脹、排便停止等情況。在嬰兒啼哭時腹壓增高,該變化更為明顯,皮膚也變得較薄。
3、一旦疝塊發(fā)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xiàn)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
4、小兒疝氣發(fā)病初期,當幼兒平臥安靜時腫物可消失;隨著腹內壓力的繼續(xù)增高,腫物可下降到陰囊里。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并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則可通過睪丸下降時的那條通道返回到腹腔,腫物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復性疝氣。
5、如果腫物不能返納腹腔,就會出現(xiàn)腹痛加劇,哭鬧不止,繼而出現(xiàn)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癥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則有可能出現(xiàn)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并發(fā)癥。
治療疝氣的偏方
嬰幼兒疝氣此病多與先天因素有關系,多數(shù)能在出生后2—3個月時發(fā)現(xiàn),也有遲至l—2歲才發(fā)現(xiàn)。男孩和女孩均有患疝氣的可能,目前治療嬰幼兒疝氣也相對較為普遍。
1、取浮藻曬干為末,服方寸匕,日1—2服。
2、取生花椒擇之令凈,以布帛裹之,著丸囊令厚半寸需臾熱氣大通,日再易之,取瘥。
3、治陰疝,用白頭翁草根生者,不限多少,搗之,隨腫處敷一宿。
4、治寒疝,用丹參30克,杵為末,每服熱酒下一錢匕。
5、治寒疝心腹引痛,以烏頭5枚,大者,去芒角及皮, 以白蜜煎令透潤,取出焙干,搗篩,又以熟蜜丸如梧桐子大,鹽湯下20丸。
6、治陰腎腫大,荊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炒干、為細未,每服6克,熱酒調下即散。
7、治偏墜舢氣,用白附子1枚為末,津唾調填臍中,上用艾丸灸三五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