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梅畫與松梅壺
陳鴻壽自小聰穎,加上與曼云相處日久,琴棋書畫,篆刻印章,無一不精,擅長古文辭,精于雕琢,以書法篆刻成名,其文學(xué)、書畫、篆刻樣樣精通,才氣過人。成為杭州西冷印社八大才子之一,也頗具文人的多愁與敏感,其“桑連理館”的來歷,就是因為他在廳室西側(cè)發(fā)現(xiàn)了一株連理桑樹,鴻壽自認(rèn)是喻自已和曼云倆人,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應(yīng)是連理枝,故將書齋名為桑連理館,由此鴻壽之風(fēng)情可見一斑。
其實桑連理之名,只是他情系曼云,心有所思,心有所期而已.
陳鴻壽酷愛書畫松梅,以訴思情.陳鴻壽為使松梅壺連理配對,親自來到宜興丁山,尋訪好友邵二泉,訴說心念,想仿制了一把松梅壺,使之成雙成對,永不分離.邵二泉看了松梅壺,說這壺自已制作不了,非得請宜興名師楊彭年方能做出,便介紹陳鴻壽與楊彭年相識,楊彭年看到松梅壺,說這壺正是自已所制,贈給溧陽籍茶商狄家的,怎么會在你手中,陳鴻壽大喜,便將與曼云之情,如實相訴,倆人逐成知已好友,彭年并為鴻壽另制一壺.使之成雙成對,永為連理.自此,陳鴻壽與紫砂壺的設(shè)計制作結(jié)下緣份,這也是陳鴻壽將書齋取名桑(雙)連理室的源由.
嘉慶六年,陳鴻壽應(yīng)科舉,終于拔貢,嘉慶二十一年,在毗鄰宜興的溧陽當(dāng)縣令,陳鴻壽到溧陽后,四下打聽狄家及曼云下落,終無所獲,便仍然寄情在文峰墨海間遨游,舞文弄墨,他對官場沒有興趣,雖功成名就,卻于心中最隱秘處有著深深的遺憾,曾經(jīng)深深相戀相愛的曼云,仿若隔世,不知身在何方,而每每手捧心愛之人所贈松梅紫砂小壺,他就會凝神而思,趨向沉靜。
自古文人不離名壺,名壺不離好茶,茶能醒詩魂,解酒困;添畫韻,增書香。這些都是茶與壺賜給中國文人的獨特?fù)嵛俊j惵@一時期的書畫作品,都透著一股凄涼與滄桑,或許也正是他內(nèi)心的傷感無法排解的一種表達。
四.開創(chuàng)曼生十八式
在邵二泉的介紹下,陳鴻壽認(rèn)識了宜興著名制壺藝人楊彭年,以“阿曼陀室”為名,與楊彭年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壺,也就是著名的“曼生壺”,因此他也成為“西泠八家”中最受關(guān)注的人物。陳曼生以“阿曼陀室”的壺底印章,推動了整個紫砂歷史的更新與發(fā)展。陳曼生自己不光設(shè)計、監(jiān)制了許多傳世的紫砂壺樣,他還親自制作、篆刻了一些精彩的壺藝絕品。史傳他首開制壺十八式,革新了許多制壺工具和工藝,將紫砂壺由日用品引入工藝品境地,不僅讓自已操練了一生的金石書法大放異彩,也圓了他親做文人紫砂壺之夢,更是將紫砂壺生產(chǎn)工藝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階段.
"阿曼陀室"四方印章所留下的那四個漢字,是價值連城的,在短短的幾年里,他寫下大量的壺銘,文切意遠、簡約生動,具有切茶、切水、切壺等特點。陳曼生寄情于紫砂壺,融情于紫砂壺,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壺寄情之第一文人,使紫砂壺成為受人推崇的最具藝術(shù)感染力的文化載體,從而也使得陳曼生對于情人的思念更加深切,而紫砂壺已成為曼生借物抒懷,以解情思之苦悶之最愛,他與曼云的相識相伴相愛,讓陳鴻壽融入多種情感于紫砂壺,由曼生壺,由壺寄情,紫砂魂,壺中居,使之設(shè)計創(chuàng)造出有鮮活生命的千古佳作——文人曼生壺,從而讓陳曼生成為萬人仰慕的古今紫砂第一人。
注:此文據(jù)文史資料及藝人口碑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