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紫砂知識 紫砂壺常見體系簡介(2)

  除了造型自體裝飾外,還有印章款識,彩釉裝飾,泥繪裝飾和普遍使用的書畫陶刻裝飾等。裝飾圖像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所負載的種種人生,歷史,審美體驗等,使紫砂壺的藝術體系形成了日益豐富的文化底蘊。

  紫砂壺的大致工序流程

  原料的準備,包括挖泥、煉泥和選料。礦中挖出的硬塊狀的泥料經過搗碎、過篩、澄濾,所得細土下窯儲藏,叫作養(yǎng)土。

  紫砂比去年增長2倍多。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后挖足、開面,最后加柄、嘴、蓋等。從明代至清康熙年間,多用捏作的方法,清雍正、乾隆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模制產品大師相約西子湖紫砂壺刻上了西湖十景。

  宜興紫砂國禮獲國內陶藝最高獎。嘉慶、道光年間,陳曼生重倡古法,又盛行捏作。紫砂壺大師說得好:就印模與捏造而論,印模之法易精,在工業(yè)為進步;捏造之法難精,在技能為絕詣。故印模之法便于仿行,捏造之法則庸工不易措手也。名家之壺俱以捏造見長,坐是故耳。

  早期的制坯工具主要是一種竹刀,后來逐步增添了木、角、石、金屬等質料的工具,并用陶輪來拉坯和修坯。到清代,工具有十多種,包括椎、碓、鏢、釵,有圭形、笏形、貝形、腎形、月形、蝎尾形等多種形狀。

  制好的坯要經過細致的修整,有些器物再加裝飾。裝飾方法有:貼花--堆塑山水、花草、人物、鳥獸等紋飾;繪寫--以氧化鋁、氧化鐵或氧化鎂等為呈色劑,在素坯上繪畫寫字;雕刻--在坯體上以陰文刻出書畫。

  紫砂一般不上釉,也有少量用釉裝飾的,大件采取潑釉法,小件采取浸釉法。一般單色釉上一次,彩繪器上兩次。

  器坯陰干后裝匣缽進窯燒制。傳統(tǒng)方法燒制紫砂器的窯是龍窯,即頭低尾高的斜式窯。龍窯一般長達四十米,每隔一米為一節(jié),燒爐在頭部,燃料為木柴和柴草。窯背兩側各有五十個燒火眼,從燒火眼投入燃料。

  窯身兩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個進出口,從這里裝坯、取器。每窯需以1100℃到1200℃的窯溫燒40~42小時;燒成后,停15~24小時,再開窯取器。用龍窯燒制,窯工很辛苦?,F(xiàn)在紫砂廠已改用燒重油的新式窯爐,既節(jié)省人力,又提高了燒造質量。

  紫砂器燒成后還要磨光上蠟,上蠟是紫砂特有的工序。彩繪的紫砂器,需經過兩次裝燒。還有在燒成的紫砂器上施加特殊裝飾的。

  故宮博物館藏時大彬方壺,壺面髹漆并進行雕刻,集紫砂工藝和雕漆工藝于一身。清代道光年間,出現(xiàn)了包錫的工藝,但由于技術復雜,未能延續(xù)。還有拋光包銅的工藝,包銅多見于壺嘴頭、口蓋的邊緣等部位。金銀絲鑲嵌是新的裝飾工藝,吸取木器、漆器的雕飾手法,先在泥坯上將紋飾圖案刻成凹槽,燒成后將金銀絲嵌入槽內,敲實、磨平。

  紫砂壺保養(yǎng)技巧六點

  1、紫砂茶具用后要清洗干凈,還有紫砂壺里面要干爽,不要讓紫砂壺里有濕氣。

  2、有些人認為紫砂茶具不用保養(yǎng),或者隨便一點,將它放在悶熱的地方,有些人可能把紫砂茶具當為珍品,用完后將它裝好密封,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

  3、不要把紫砂茶具放在較多塵埃和較多油煙的地方,對茶具不好。

  4、紫砂壺里面經常會浸有水,其實紫壺里長期有水并不好,應該要到需要泡茶的時候才沖水的,即使把水倒掉也是會有一定的積水,所以平時也不要將壺蓋蓋緊,適當將壺蓋側放可以蒸發(fā)紫砂茶壺里面的水分。

  5、如果你喜歡喝茶,而且喜歡喝不同的茶,那不妨多備幾個紫砂茶壺,一個茶壺泡一種茶,如果不同的茶葉放在同一個壺泡,時間長了,泡出來的韻味會不純正。

  6、不要用一些化學物劑或者是洗潔精類清潔物品清洗紫砂壺,這樣不僅會將茶壺的茶葉擦洗掉,茶壺也會失去光澤。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紫砂壺的相關知識,紫砂壺的五大工藝體系大家應該都了解了吧,紫砂壺的制作是有許多的流程了,這就要求制作人不僅要細心更要有耐心才可以。紫砂壺的保養(yǎng)更是有講究的,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壺保養(yǎng) 紫砂知識 紫砂壺制作工藝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