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種常見的紫砂泥料的特點分析
紫砂壺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紫砂泥料的好壞。紫砂收藏者要收藏到一把有價值的紫砂壺,那就一定要對紫砂的泥料的特性比較的熟悉,下面瓷庫中國小編就向大家介紹常見的紫砂泥料的特點。
一、朱泥
“朱泥”俗稱“石黃”,產(chǎn)于“嫩泥”礦之中,礦形瑣碎,需經(jīng)手工挑選。朱泥含鐵量高,燒成后之后變?yōu)橹焐吧蚝L募t等。朱泥的含鐵量高達(dá)14%-18%,燒成后壺身呈紅色。朱泥的泥性甚嬌,成型工藝難度亦大,因收縮比率高達(dá)30%-40%,一般成品率僅為七成,故不宜用朱泥制作大容量紫砂壺,只能制作中小件。早期朱泥水平壺中也有調(diào)砂的品種,以機理效果為裝飾。
二、紫泥
紫泥是制作紫砂壺最主要的的泥料。紫泥是甲泥礦層中的一個夾層,含量為3%-4%,礦體呈薄層狀,透鏡狀,礦層厚度一般在幾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紫紅色,并帶有淺綠色斑點,燒后外觀顏色則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分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云母,及鐵質(zhì)等。綜合分析,紫泥屬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頗類制瓷原料的特點,可塑性好,泥胚強度大,干燥收縮率小,具有優(yōu)良的工藝性能。
三、嫩泥
嫩泥,是一種土黃色,灰白色為主的雜色黏土。嫩泥的收縮率較大,是制作日用陶瓷,缸,壇,盆,罐的原料。
四、白泥
白泥,是一種灰白色純粉砂質(zhì)鋁土質(zhì)黏土,被廣泛用來制作紫砂鍋,日用陶器及其美術(shù)陶。
五、烏泥
紫砂中的“烏泥”,實際上是指兩個并不相同的品種:一種是用含錳鐵量較高的烏泥制胚,燒成后的陶器呈烏黑色;另一種是用普通紫泥制胚,采用“捂灰”裝燒方法產(chǎn)生黑色的。長期以來,這種“烏泥”紫砂,實際上是那些因受火不均,色澤不一致的次品紫砂,只好利用“捂灰法”補救,再次燒成“烏泥”效果?,F(xiàn)在紫砂中的“烏泥”實在紫泥中摻入金屬氧化物,燒成時易于控制,顏色也很好,但質(zhì)地不如傳統(tǒng)“捂灰”工藝生產(chǎn)的“烏泥”紫砂,缺乏溫潤感。
六、團山泥
“團山泥”因產(chǎn)于黃龍山與青龍山交接處北麓之團山而聞名,這種由紫泥和本山綠泥天然混雜共生在一起的泥料,燒成后呈青銅色,十分雅致。由于儲量不多,很快就用完了。后來紫砂藝人用紫泥及本山綠泥配置成團山泥,也有人改變了紫泥,本山綠泥的比例,得到不同的色澤。
七、清水泥
清水泥是有純種紫泥礦直接陳腐加工成熟泥的紫砂原礦,也叫“普泥”,產(chǎn)于宜興黃龍山,存世量已經(jīng)極少。清水泥的泥性干濕易掌握,穩(wěn)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是名初紫砂藝人最喜歡使用的泥料之一,也是當(dāng)代紫砂大師顧景舟生前最喜愛的泥料。用這種泥料制作的紫砂壺,使用日久,泥色由棕色變成豬肝色,紅潤溫和,親和力佳;泡茶溫度賬務(wù)簡單,茶湯清氣悠揚。
八、綠泥
綠泥又叫“本山綠泥”,是一種略帶青灰色的紫砂泥料,如同青殼鴨蛋的顏色,燒成后呈米黃色。本山綠泥也產(chǎn)于甲泥礦內(nèi),有“泥中泥”之稱,藏量要比紫泥少得多。綠泥產(chǎn)量不多,泥質(zhì)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低,一般多用作胎體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的顏色更為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