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紫砂壺壺型采用的紫砂泥料也是有區(qū)別的,好的泥料可以成就一把更好養(yǎng)的紫砂壺,今天三九養(yǎng)生堂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下有關紫砂泥料降坡泥的相關知識,讓我們一起撥開降坡泥的那層神秘的面紗!
一 、降坡泥的出處
談到降坡泥總是被大家傳的神乎其乎的,很多人被誤導的更是一頭霧水。其實降坡礦砂并沒有那么神奇也并沒有達到稀世珍寶的級別。但就其與大礦層的紫泥比較, 降坡泥確實是相對稀少的。因為降坡礦層屬于“雞窩”型,也就是形成的礦區(qū)不固定,這里一片突然那又冒出一片,呈散片壯分布,一般礦層從幾厘米到二三十厘米厚。礦區(qū)主要采自黃龍山與青龍山交接的一座小山坡上,屬于淺標層礦質。
降坡泥是指在宜興丁蜀鎮(zhèn)在修建陶都路時穿越黃龍山和青龍山之間發(fā)掘的紫砂陶土。因為主要是在降低該路段的陡坡工程中發(fā)現的,大家習慣稱之為“降坡泥”,宜興當地人發(fā)音為“崗坡泥”。
傳說是宜興修鐵路時挖出的紫砂明礦(在地表),是一小山丘,此泥料顏色古樸,黃中代紅,燒成后壺體中的黃砂隱現,于是大家開始爭先恐后的挖掘,于是小山丘很快被削平。
該處坭料因為靠近青龍山(碳酸鈣礦巖),熔劑性原料比較豐富,燒成礦料燒成品色澤比較滋潤。但因為熔劑性原料較高,制品的相對較弱,較脆性較高,易碰缺。甚至發(fā)生“驚裂”現象。因此對待“降破坭”礦的選料要求比較高。
2005 年在政府修建陶都路的時候 , 我們偶然才遇到了降坡,或許此渾然天成的五色土就與古書中載錄的”龍山明砂”是同一種礦料,但由于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我對此觀點還是持保留的態(tài)度。但以降坡的天然五彩顆粒 , 確實是可以羨剎一批愛壺之士呢 。至少本人就是比較推崇此泥 . 其沙礫不僅五彩清晰 , 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不驕不躁 , 油潤樸實 , 泡茶甚是好喝。
二、關于降坡泥的泥色
降坡泥的成壺色又可以叫橙紅泥,橙紅色泥,記住:紅中泛黃,而不是黃中泛紅!
降坡泥也不是現在炒起來的,確實早在八、九十年代就有,也并非是稀有,只是原礦并相對有一定的純度,如果認真提煉,大約只有原礦的30%左右是相當好的泥。
另外,依照此種狀態(tài),人工應該是可以調配出來;其次,燒成后收縮率較高一般的紫泥,出窯率大約七成,較易變形,所以掌握此泥的泥性是作壺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