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各種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的介紹與辨別(2)

  紫砂泥料的分類

  紫砂泥又稱為“五色土”,顏色變化豐富,有紫色,黑色,綠色,黃色,天青色,紅棕色等等??傮w而言,紫砂泥料可以分為三大基本類:即紫泥、紅泥、本山綠泥。紫泥是根據礦巖的基本顏色命名,燒成以后成淺紫色、紫紅色、紫色等多種顏色;綠泥是根據礦巖的顏色命名,燒制以后成綠色、黃色、棕色;紅泥礦巖時呈紅色、黃色、草綠色,根據燒成以后的顏色命名。

  紫泥

  紫泥中根據其含鐵量及化學成分的多少不同而分為底槽青,天青泥、紅棕泥、普紫(清水泥)而呈現各不相同的顏色,其中天青泥相傳礦巖時成雨過天晴之色,燒成 以后有紫里透紅的感覺,有黯肝色之說。底槽青燒成以后在1160-1180度時成粉紅色,1190-1200度時成深紫色,并有發(fā)青的感覺,在古龍窯里可成青灰色、青黑色、黑色、墨黑色。紫泥原礦外觀呈紫紅色、紫色,天青色、礦巖之面上可隱約見到微細銀星閃爍,有時出現綠色斑點或細小綠色條紋。紫色中含有 綠色斑點稱之上等(優(yōu)質紫泥)紫青色帶有細小綠色條紋或斑點,或小塊綠色面稱之為底槽青,上等紫泥在燒至1170-1190度呈紫色、紫紅色、底槽青在高 溫1200度時呈紫青色、紫紅青色。

  紅泥

  紅泥、礦巖呈黃色、或紅色、青黃色,質堅如石,燒成以后成暗紅色、淺紅色。有人把朱泥和紅泥劃作一家,其實有本質上的區(qū)別:紅泥中分高溫紅泥、低溫紅泥。 高溫紅泥燒成以后的物理性能及效果與紫泥相同只有顏色上的區(qū)別,如聲音、質感、手感,養(yǎng)壺以后的效果都跟紫泥一樣,紅泥燒成溫度在1160度左右。朱泥應 判為低溫紅泥,其礦巖疏松軟,遇水可化瓷性好,聲音清脆,結晶好,顏色發(fā)紅,呈艷之態(tài),透氣性差,收縮率大。紅泥朱泥在燒制過程中最具表現力,根據各種窯溫、氣氛,可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紫色紫紅色、紫青色、墨色、墨黑色、草綠色、寶蘭色,應有盡有。對于大紅袍來說,清代惠逸公曾用這種泥料,因為清代就已 經斷源,極難仿制?,F代所謂的大紅袍應是朱泥窯變以后的效果,成大紅鮮艷之色,鮮艷欲滴之感覺。然而市場上的大紅袍大多是人工調配的化料壺。

  本山綠泥

  本山綠泥是紫砂原料中最為稀少的泥料,一般很少單獨成型。其原因:(1)可塑性差、燒制過程中容易開裂;(2)使用以后容易出現龜裂現象;(3)開采困 難,數量極少,以至目前市場上純正本山綠泥制作的茗壺很少見到。本山綠泥礦巖時呈綠色、淺綠色,燒成后成淺黃色、米黃色泛青,燒制溫度在1200度左右, 用本山綠泥制成茗壺,經過長時間的泡養(yǎng),上茶色即成古銅色,老成古樸,極具古玩之象,本山綠泥在特定的燒制過程中,能生成各項顏色,如各種梨皮顏色、綠色、單綠色、棕綠色、七彩星色、雪花色、紫紅色、等等。

  還有一些天然共生礦,如紅麻子,白麻子,降皮泥,段泥,團山泥,也都是由上述三種基礎泥料所組成,如段泥就是紫泥和本山綠泥的天然共生礦,降坡泥就是清水泥和本山綠泥的天然共生礦,他們可以根據哪種基礎泥類所占的成份大,而劃歸相應的泥類。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泥料 紫砂泥料介紹 各種紫砂泥料 底槽青泥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