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紫砂壺裝飾藝術 裝飾藝術讓視覺豐富(13)

  “上世紀70年代末,錫鑲在威海幾乎絕跡。曾是開創(chuàng)者的谷家傳人一直希望重新接續(xù)斷裂的錫鑲技藝,于是就找到了當年的小伙計、當時已是80多歲的王正修老人,修復了藏在其家中的傳統(tǒng)模具,復原了絕跡數十年的技藝。”谷偉說。

  據谷偉介紹,錫鑲技藝最初依賴于模具,老藝人經過反復實驗,選取了河北易縣臺壇村出產的易石作為模具的制作石材。這種易石耐高溫,多次澆鑄不易開裂,而且質地柔軟細膩,利于手工鑿刻各種圖案紋樣。“但石質模具也有難以克服的缺點,一是雕刻的花紋圖案粗糙,二是容易產生粉塵,對人身體不利。后來,我們在原來的技藝基礎上,改進了模具,用硅膠代替石模,利用率更高且更精確、健康。”谷偉告訴筆者,多年來,錫鑲的制作技藝一直在探索、改進。

  隨著模具的進步,產出的錫鑲工藝品更加美觀、精致,也為更多種類產品的問世提供了可能。后來,谷偉等又從錫鑲工藝與民間剪紙的淵源入手,把剪紙藝術引入錫鑲技藝,帶來了錫鑲制作技藝“脫模化”的顛覆。“剪紙是用剪、刀在紙上雕刻出洗練流暢、虛實結合的圖畫,把這些圖畫以鏤空的方式連在一起,而錫鑲的紋飾也是一樣,只不過它是緊固在器皿上的一種工藝,從這個意義上說,兩種可以相互借鑒的。”谷偉說。

  “模具可以適度的循環(huán)利用,但剪紙的形式只能滿足于高端定制。其成本更高。”谷偉告訴筆者,盡管科技日新月異,但對于錫鑲來說,手工制作仍然是它的核心技藝。

  正因為錫鑲技藝對手工的依賴性,也讓其面臨一定的傳承困境。因對美術工藝的要求極高,培養(yǎng)一個入門的初學者最少需要3個月,而連續(xù)制作一套產品起碼要25天,一些老藝人由于身體原因漸漸不能勝任,而年輕人往往難耐寂寞。“上世紀30年代,錫鑲從業(yè)者有數百人。而目前,整個威海地區(qū)從事錫鑲藝術品研究生產的單位只有兩家,不足百人。傳承好已屬不易,要把這一產業(yè)做起來更加困難。” 谷偉說。

  在谷偉看來,錫鑲不僅是一門技藝,一些雕飾本身還象征了民族的圖騰,具有非凡的文化內涵。“改進模具或脫離模具的生產制作,只是為了探尋錫鑲發(fā)展的多種可能性。”對于錫鑲的未來發(fā)展,谷偉認為,一方面要注重對原始技藝的開發(fā)與保護,在傳承上多下工夫,另一方面,還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意義,并不斷挖掘錫鑲的市場前景。

相關閱讀推薦:
紫砂壺 紫砂壺裝飾藝術 彩繪裝飾藝術  史上全明星資料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
紫砂壺選購的兩個階段紫砂壺被很多人喜歡,然而在選購時卻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
紫砂方壺的制作原則與基礎紫砂壺深受大眾喜愛,我們外行人只能看看其外在的一些花紋。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
顧景舟紫砂壺特點及鑒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講收藏紫砂壺當做一種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