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保健學說,足浴是處于遠離心臟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響,這些有害物質就很容易在足浴沉積下來,造成局部皮膚組織變異的現(xiàn)象,如皮膚變色、皮下顆粒、索條硬結節(jié)等。通過采用足浴按摩,可促進局部循環(huán)、血流通暢,終通過腎臟等排泄器官將這些沉積物排出體外,恢復臟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足浴保健學說之反射學說
人體各個系統(tǒng)能彼此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合作與協(xié)調,是依靠復雜的體液、神經等能流系統(tǒng)來完成的。人體的體表和內臟到處都有豐富的感受器,當感受器接受到外界或體內環(huán)境的變化就會引起神經沖動,沿傳入神經 到中樞神經,中樞神經進行分析綜合產生新的沖動,再沿傳出神經傳至器官、腺體或肌肉,使之作出相應的反應。
這就是神經反射的過程。足浴分布著由許多神經末梢構成的觸覺、壓覺和痛覺等感受器,它處于人體遠離中樞神經的部位,其信息傳遞的途徑是足浴——脊髓——大腦,而脊髓有與各個臟腑器官連接。因此,足浴存在著人體各個部位和臟器的信息,同樣足浴受到的刺激也可以傳遞到全身,是一個反應敏感的反射地帶,所以當人體各部位臟腑器官發(fā)生異常時,足浴就會出某些相關的信息。
足浴保健學說之經絡學說
經絡學說是中醫(yī)的主要理論根據(jù),是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重要內容。五千年前中國黃帝內經就記載足浴按摩能使人健康的文獻《觀趾篇》。
當代科學已經證明人體經絡是存在的,它的結構是經絡線,角質層較薄,所以低阻抗;經絡循行線非常敏感,周圍有非常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束;經絡循行線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而且特別密集,代謝血流旺盛,所以是高紅外線輻射;經絡周圍的肥大細胞成鎖鏈狀密集排列,所以是高冷光的;經絡全程是一條非常細的結締組織束狀態(tài)的“通道”,此通道具有高振動音的特性。
經絡是一個“通道”,通道受阻人就會感到不舒服。經絡循行線是由人體各部位的穴點連接起來的,我們的雙足上有很多穴位,當我們按摩足浴反射區(qū)時,就會刺激這些穴位,它同血液循環(huán)和反射原理一樣,沿經絡循行線進行傳導。
這種傳導方式就像“多米諾骨牌”,從而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中醫(yī)認為“痛則不通,不通則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按摩足浴反射區(qū)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
足浴保健學說之全息胚學說
“全息”,原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運用激光拍攝下照片,其底片的一個部分仍可以復制出整體的影像。即每一個局部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只不過局部越小,包含的整體的信息越少,復制出的整體形象越模糊而已。任何多細胞的生物體都是由一個受精卵或起始細胞通過細胞的有絲分裂而來的。
因此生物體上任何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把這樣相對獨立的部分稱為“全息胚”。例如植物的枝葉,人體的手、足耳等,這些全息胚上存在著與整體各個器官相對應的位點,而位點的排列則遵循著人體解剖圖譜。
因人的雙足與其他全息胚相比,由于面積大而包含著的信息也豐富,復制的整體形象也較清楚,容易辨認和掌握,而且操作簡單,故足浴按摩作為防病、治療、保健的一種方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