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廉價壺的成型方式
紫砂壺的主要成型方式主要有有灌漿壺、機器壺、手拉胚、半手工壺和手工壺。本篇文章小編要介紹的是灌漿壺、機器壺和手拉胚。
灌漿壺
這種方式很簡單,只需將泥巴漿灌到模具里面,等泥干了就行。灌漿壺成品率極高,若用心修胚,每把壺都能做的非常完美,但工藝價值極低。這種方式適合生產壺,花盆,酒瓶等等。
機器壺
這是利用滾壓機來做壺的。通常情況下多數的紫砂杯都是機器滾壓成型的,而紫砂壺造型復雜,難得滾壓成型。用這種方式制作,生產速度快,生產量極大。
手拉胚
手拉胚即通過機器帶動轉盤,然后再通過藝人將泥巴拉出制成壺型的一種方式。
以上三種方式成型的紫砂壺價值都極低,消費者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價錢,千萬別用手工壺的價錢購買了上述的產品。
紫砂器的成型美
在聊紫砂器成型美之前,先說一下紫砂器的基本成型。紫砂器基本以手工成型為主,造型主要分為光器,素器,塑器,筋紋器。其中光素器簡潔優(yōu)雅,塑器裝飾得體,筋紋器結構配合嚴密,最主要是融合了實用之功能。鑒于美觀和實用相結合的特點,成為了獨特的工藝佳品。
我們再把成型的構成分開解述一下。砂器的色澤和壺面平滑和紫砂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紫砂泥原產于丁山黃龍山本山甲泥的一個夾層之中,為一種含鐵質粘土質粉砂巖。由水云母和高嶺土、石英、云母屑、鐵質等礦物成分構成,主要化學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錳、氧化鉀、氧化鈉等,顏色有多種,被主要分成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泛稱"紫砂泥",可單獨燒制成陶。因含鐵、硅量較高,燒 制后多呈紫紅色,故稱"紫砂器"。創(chuàng)作一個佳品。首先需要泥質的選擇,泥色的調和,燒成的控制,缺一不可。紫砂器和陶器,瓷器相比,沒有絢麗的彩飾。全靠本身礦泥的古樸和絕妙的制作表現手段。這種對材質美的發(fā)現運用和工藝上的技術追求,體現出了紫砂藝人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