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仁的副作用
醫(yī)家論藥
“益智,行陽退陰之藥也,三焦、命門氣弱者宜之。”(《本草綱目》)
“益智子仁,以氣斂攝,故治遺精虛漏及小便余瀝,此皆腎氣不固之證也。
腎主納氣,虛則不能納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統(tǒng),脾腎氣虛,二臟失職,是腎不能納,脾不能攝,故主氣逆上浮,涎穢泛濫而上溢也,斂攝脾腎之氣,則逆氣歸元,涎穢下行。”(《本草經(jīng)疏》)
“益智,氣味辛熱,功專燥脾溫胃及斂脾腎氣逆,藏納歸源,故又號為補心補命之劑。
是以胃冷而見涎唾,則用此以收攝,脾虛而見不食,則用此溫理,腎氣不溫,而見小便不縮,則用此鹽炒與烏藥等分為末,酒煮山藥粉為丸,鹽湯下,名縮泉丸以投。與夫心腎不足,而見夢遺崩帶,則用此以為秘精固氣。
若因熱成氣虛,而見崩濁、夢遺等癥者,則非所宜,此雖類于縮砂密,同為溫胃,但縮砂密多有快滯之功,此則止有逐冷之力,不可不分別而審用耳。”(《本草求真》)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宜忌
陰虛火旺或因熱而患遺滑崩帶者忌服。
“凡嘔吐由于熱而不因于寒,氣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虛,小便余瀝由于水涸精虧內(nèi)熱,而不由于腎氣虛,泄瀉由于濕火暴注,而不由于氣虛腸滑,法并禁之。”(《本草經(jīng)疏》)
“益智仁,其性行多補少,須兼補劑用之,若獨用則散氣。”(《會約醫(yī)鏡》)
《本草備要》:"因熱而崩、濁者禁用。’
《本經(jīng)逢原》:"血燥有火、不可誤用。"